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8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西部枣业研究所在研发本省枣树资源的同时,先后从全国各枣区引进枣树新品种70多个,经过多年培育观察,从中筛选出12个适生、丰产、优质的优良品种,进行繁育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牡丹雍荣华贵,富丽堂皇,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被称之“花王”,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在国花评选中被推之首位,许多地方掀起了种牡丹、赏牡丹的热潮。牡丹的适应性很强,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能种植,既可成片种,也可单栽。在田间、路边、庭院、公园,只要能...  相似文献   
4.
发展甘肃红枣产业的机遇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是个林少灾害多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在实施生态林业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中,如何尽快地把陇原大地绿起来,使人民群众富起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成为全省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十分关注的问题。枣树在甘肃陇东、中部和河西地区广泛分布,但基本是庭院零散种植,自产自食,或少量出售,集中成片、规模栽培、形成产业的极少。在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的枣业能否有一个大的发展,形成产业,富民强县?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先后赴冀、鲁、豫、陕及甘肃、新疆的…  相似文献   
5.
旱区种枣谣     
西北种红枣,条件独特好;光热资源足,枣果独占鳌;东枣西移势,机遇来到了;家种百棵枣,小康路上跑。科学种枣树,技术要掌握;开沟挖穴栽,节水墒情好;苗木防暴晒,栽前清水泡;覆膜保温湿,短截长势好。管理至重要,土肥基础牢;依树巧造型,通风透光好;三年定骨架,产量逐年高;有机肥当家,绿色又环保。种养巧结合,良性循环好;枣园养鸡鸭,肥地灭虫草;果硕肉蛋美,有机不愁销;  相似文献   
6.
砂田枣,快起步;发财树,陇中宝。一年种,百年收;优势业,致富早。种枣树,法要巧;品种纯,苗根好。植树时,别晒着;深不旺,浅枯了。铺地膜,保墒好;小幼树,杆扶牢。有病虫,早防治;水肥土,要满足。多种枣,保护好;小康路,迅速跑。砂田种枣三字经@任道义  相似文献   
7.
最近新华社关于甘肃退耕还林还草的一篇文稿中写道:政府要绿,农民要利,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生态与农业齐抓,山绿与民富并进,增强林业的活力和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地普遍关注、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我省从陇东黄土高原到陇中黄河两岸、千里河西走廊,都有枣树分布,总面积20余万亩,基本上是“四旁”零星种植,未形成规模和产业。西部大开发和“入世”给甘肃枣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年来,金塔、张掖、民勤、灵台等县,与甘肃园林公司枣研所合作,结合生态建设和退耕还林,引进枣树良种和栽培技术,建立红枣品种园…  相似文献   
8.
<正> 甘肃省早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就在陇南、陇中天然林区的荒山、河西沙区和中部干旱山区进行过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由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绝大部分没有成林成草,归于失败。一九七九年以来,又先后在陇南、陇东分别飞播油松、云杉、漆树,华山松,侧柏等计38.2万亩。为了检查其经济效益,总结  相似文献   
9.
砂田是在土地耕作层铺上一层一二十厘米厚的粗砂碎石,以利土壤三保水增温,使农田增产,是甘肃中部兰州、白银干旱地区特有的一种农田。不解其情的人说“兰州一大怪,石头地里摆”。当地农民称赞“沙田刮金板,抗旱又压碱”。由于铺压沙田耗工费时,劳动量大,最佳使用年限又只有十来年,当地流传砂田是“苦死老子、富死儿子、饿死孙子的苦命田”。现在的沙田基本上是二三十年以上的老砂田,种粮亩产不过50公斤。这里的降水量仅200多毫米,而蒸发量却在1600~2000毫米,十年九旱,大旱年份老砂地颗粒无收。因此,大部分弃耕荒废。为给丧失生产力的老砂田…  相似文献   
10.
从2003年开始,西部枣业研究所在陇中生产力低下的砂田种枣建园,经过8年时间的试种实验,示范推广,终于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骄人的成绩。8万亩旱砂地长出了"铁杆庄稼"砂田是陇中干旱区特有的一种农田,面积上百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