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乡村建设中,晏阳初与梁漱溟皆以教育入手,但二人的教育思想却具有鲜明的差异。晏阳初的教育立足于现代民本政治观,思想更趋向于西式,而梁漱溟以儒家思想为导向,更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建。两种乡村教育模式之所以没有达到最优效果,或许可以归结为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处理不当。由此,反思我们不能回到以前,但我们也没有理由摒弃千百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更不能照搬西方模式为乡村教育创造更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对已公布的关于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时期的材料和数据进行综合梳理,可以发现:一方面,诸多材料指向这一时期以渔猎采集而获得的野生动植物是原始先民的主要食物来源,而栽培植物与家养动物在先民食谱中的比重则较低,揭示出农业生产出量较少;然而另一方面,在各遗址出土的遗存中用于农业生产、收获、加工的石器农具又占据很大比重,揭示出先民对农业较多的劳动量投入。本文参考聚落考古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上述投入与产出的矛盾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人类生理性特征要求其追求定居的生活方式,在可利用资源短缺的条件下,以对农业投入更多的劳动量获取较少产出,以弥补渔猎采集的食物不足,并换取迁徙行为带来的巨大社会成本,是原始人类斟酌权衡后的一种理性选择。同时,这一理性选择对原始人类的文明化进程产生了极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