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一、鲍的生态习性 1、栖息环境:鲍在自然海区的栖息环境一般是:海水澄清,盐度较高,潮流畅通,生有海藻的岩礁地带。 2、食性:幼鲍以底栖硅藻为主(如:舟形藻、卵形藻、角刺藻)。1cm以后至成鲍以大型藻类为主,底栖硅藻为辅,主要的大型藻类有:海带、裙带菜、鹅掌菜、海蒿子、海黍子、鼠尾藻、点叶藻、萱藻、石花菜、江蓠、浒苔等。 二、鲍的养殖 潮间带养鲍是九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养殖方法,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近几年发展很快。 1、海区选择:要选择在潮流畅通、风浪较小、藻类资源丰富、远离河口、无污染源、水质澄清、岩礁底质的潮间带中、低潮区建池。 2、筑坝建池:养殖池的大小可根据地形而异,小则几百平方,大则几十亩。一般用混凝土筑坝,坝高1一1.5米,涨潮时海水越坝而过,满潮时坝体没于水  相似文献   
3.
透光抚育对红松阔叶林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和群落重要值分析方法,研究透光抚育(全透光、半透光、未透光)对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人天混群落)的树种组成结构、径级分布、蓄积量和红松蓄积生产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沿由小到大的透光强度,人天混群落中红松重要值依次增大(0.499~1.000),透光有利于人天混群落中红松优势地位增强;红松大径木比例依次增加(0.00%~54.0%),小径木比例依次减少(74.9%~2.7%),透光有利于人天混群落中红松大径木比例提高;群落蓄积量依次增加(60.2475~230.4051m^3/hm^2),红松蓄积生产力依次增加(1.2692~5.3603m^3/hm^2·a),透光有利于人天混群落蓄积量及红松蓄积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滩涂养殖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养殖贝类产量和质量降低,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章通过外来树种在辽宁现有森林面积、蓄积、树种资源及沈阳园林树种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并根据外来树种在辽宁的引种现状、发展前景的分析,依据现代林木引种驯化理论要求,提出了引种应注意的问题和前景展望,对今后科学引种和加快推广已引种初步成功的树种,使其迅速转变为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使新《渔业法》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实施,山东省乳山市渔业海洋局首先从自我做起,强化内部人员素质,在前阶段认真学习新《渔业法》的基础上,最近又举行了一次全系统学习新《渔业法》知识考试,以提高和增强全系统渔业工作者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策法律水平,并将考试成绩在全系统进行通报褒扬,以此激励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学好用好新《渔业法》,为今后开展渔业生产和渔政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基。乳山市渔业海洋局举行新《渔业法》知识考试@于中华 @姜伟  相似文献   
7.
捕捞限额制度对我们 来讲不陌生,它是国际上 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捕捞业 通行的一种制度。其理论 来源是建立在捕捞量与鱼 类资源补充再生量基本平 衡,即保持鱼类种群变动 的生态平衡的基础之上。 严格实行捕捞限额制度是 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 源,控制捕捞努力量,促进 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 措施之一,堪称理想状态 下的管理措施。然而,在我 国,由于受管理手段、技术 水平、渔民意识等因素的 限制和制约,尤其是捕捞 业多年来存在的诸多积重 难返的问题一直难以解 决,这样一种理想的制度 面对复杂的现实,真正实 施起来却不容易,需…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沿江圩区排洋站防洪标准偏低及地基抗滑、抗渗、沉降问题,作者设计了一种斜拉自耦式潜水电泵。该装置具有可潜入水中运行,可自动快速连接,安装拆卸方便,水工建筑简单等优点,介绍了装置基础设计、地基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章简要叙述了俄罗斯专家通过长时期不同沙棘地理群落问的远缘杂交,培育出新品种;沙棘种植一律采用无性繁殖苗木,根据1:8的雄雌比例建立沙棘园;利用沙棘耐土壤贫瘠,根蘖能力强,能改良土壤的特点,应用沙棘在铁矿开采废渣地进行复垦绿化。建议在辽西北地区大力营造沙棘林或沙棘与其他树种的混交林,加快植被恢复和荒山绿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对从加拿大引进的29个东部白松种源种子在辽宁清原进行了3年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东部白松生产力随纬度增高而加快,生长与纬度呈单向渐变地理模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东部白松不同种源之间生长量存在显差异,筛选的6个优良种源,苗高遗传力12%~27%,遗传增益9.3%~19%,直接引种这些优良种源造林可获得显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