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于果实转色前分别套白、红、绿和蓝色果袋,以不套袋为对照,测定和分析各处理果袋内的光质特征、光照强度、温度以及浆果品质、单体花色苷含量、花色苷积累相关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果袋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透过性,各果袋内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均低于对照,但红、绿、蓝袋内温度无差异。套袋处理延缓了浆果的生长和成熟,但蓝、红、绿袋处理则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浆果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和总花色苷的含量,且蓝袋效果最显著。此外,蓝、红、绿袋增加了成熟期果皮中乙酰化花色苷比例,而白袋则降低了酰化花色苷含量。蓝、红和绿袋处理显著增加了成熟期葡萄果皮花色苷合成相关酶F3’H和DFR的活性,花色苷合成基因、修饰基因和转运基因的上调表达,相关分析显示酰化与非酰化花色苷的转运存在差异。综上,蓝袋、红袋能促进葡萄果皮花色苷积累,提高果实品质,且蓝袋提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葡萄种质抗寒性进行鉴定与比较,分析不同葡萄品种在低温胁迫过程中生理响应的差异并探索葡萄抗寒性评价方法,为葡萄抗寒品种的鉴定、选育、品种区域化布局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高低温交变箱模拟低温环境,在4 ℃(对照)和-5,-15,-25,-35 ℃低温条件下,以来源于美洲种、欧山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的66份葡萄品种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组织褐变率、含水量(自由水与束缚水)进行分类评价和筛选,在此基础上筛选抗低温或低温敏感的葡萄品种,进一步分析其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差异,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葡萄品种抗寒性及抗寒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66份葡萄种质中,欧亚种葡萄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0.87~-17.45 ℃,低温胁迫后欧亚种葡萄的组织褐变率较高;美洲种葡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9.80~-29.68 ℃,自由水/束缚水值低于其他葡萄种质;通过聚类分析可将66份葡萄种质的抗寒性分为5类,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美洲种>欧山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从中筛选出12份抗低温或低温敏感品种,分别为美洲种5BB、SO4、1103P、康可和香槟,欧山杂种北醇和公酿1号,欧美杂种巨峰和康拜尔,欧亚种赤霞珠、蛇龙珠、霞多丽,对其进行的抗寒生理指标测定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12份葡萄品种一年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与对照相比,霞多丽、蛇龙珠枝条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5BB、SO4枝条的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其余品种各指标增加幅度较小。【结论】不同来源的葡萄种质抗寒性存在差异,抗寒性强弱依次表现为美洲种>欧山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12个抗低温或低温敏感葡萄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5BB、SO4、康可、北醇、1103P、香槟、公酿1号、巨峰、赤霞珠、蛇龙珠、康拜尔、霞多丽。半致死温度、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枝条含水量可作为葡萄抗寒性的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