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1.
略论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年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的农村改革,使长期隐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明显地游离了出来.而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又全面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和土地相分离,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劳动大军流动潮,国家也及时调整了相应的一系列政策,允许农民以各种经济形式从事工商业劳动.贵州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进程相对缓慢.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如何,直接影响着贵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所谈的转移是指从农村劳动力就业于传统农业向就业于其它产业、行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合肥市农村地区的走访和问卷形式调查,描述分析合肥城乡土地流转情况、农户土地处理方式、对征收土地补偿的期望,借鉴周边省市城乡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提出合肥市城乡土地流转具体建议。得出结论如下:(1)农户普遍希望获得住房和经济补偿,中青年和家庭人口数较多的农户更希望获住房安置。(2)农户希望获得的房屋拆迁平均补偿经济标准偏高,是现行标准的174%。(3)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经济报酬平均为437元,期望值为688.7元。(4)老年人对房屋拆迁补偿的社会福利是希望获得社会保障。(5)农村存在着耕地不合理使用和闲置的状况,闲置比例为10.3%,宅基地全部利用也只有51%。(6)农户流转土地大部分是口头约定,约占70%;合同年限很大比例是随时中断或年限较短,农民整体维权意识不够强。(7)按照年收入补偿农户符合当前合肥市现行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3.
丁仁船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23-9926
综合运用人口组合预测法以及其他经济预测方法,预测2011~2025年安徽省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状况。结果表明,2014年是安徽省劳动力供求变化的转折点,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并首次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提出安徽省应该从经济结构升级、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参与率调节3个方面着手,及早应对即将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调研组以安徽省肥西县严店乡新郑刚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发现:80%以上的农户自愿参加新农村建设,对房屋与宅基地补偿价格表示满意。新农村建设使人口集聚效应显著,土地流转有序。但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诸如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不明确;"钉子"户导致其他农户不满意;新建房屋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利益申诉渠道不畅等。建议主要包括:高水平规划美好乡村;准确定位美好乡村建设中政府责任;拓宽家庭集资筹款渠道;完善村务制度,提高村干部素质;完善新农村建设质量全过程监控机制;拓展美好乡村多方融资渠道;明确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同步提高农村人口质量与农村生态品质等。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加快了建设我国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步伐。实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行动,进一步强化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人才培养质量愈加成为学校办学声誉的载体和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构建一种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在审核评估推动下,安徽建筑大学借鉴PDCA循环理论,聚焦影响教学过程质量的关键核心要素,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实际,形成一个主题、两个结合、三层监控、四个控点、五维评价的质量保障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6.
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是我国积极老龄化战略实施和农村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内容。2017—2021年安徽民生调查数据显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下,农村老人总体生活满意度下降;医疗卫生焦虑大幅上涨,对基本生存问题的担忧超过了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人力资本质量、社会经济参与正向影响其总体生活满意度。提升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重点在于精准回应生活需求,赋予低龄老人经济再造能力,依托自然禀赋嵌入互助养老组织,构建多级联动的危机治理格局,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第一次人口转变、第二次人口转变均早于中国,在生育意愿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生育意愿概念、测量方法以及生育意愿特性界定上比较科学合理。其次在理论分析框架上,从生育意愿的计划行为理论,到生育意愿变动的生育周期控制理论,构建了完备的理论分析体系。三是基于理论指导,深刻分析文化规范、经济因素、职业冲突、家庭权利分配等对生育意愿的影响,避免了将一些人口学特征、家庭特征统一归为影响因素。而这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恰恰为国内学者所忽略,由于国内生育意愿测量方法的不科学,也导致生育意愿对未来生育水平的预测能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