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驱动因素,可为国土空间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例,运用网格单元法,结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全局自相关模型、核密度函数等方法分析1986—2016年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时空分异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86—2016年研究区三生空间以生产空间为主,其中农业生产空间和林业生态空间所占比重最大,呈现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减少、生活空间增加的变化趋势;(2)研究期内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整体上略呈下降趋势,预示着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恶化。空间分布上,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呈现"南密北疏""边密中疏"的空间格局,且在空间上出现集聚现象;(3)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控因子为到水域距离和到乡级以上道路距离,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以非线性增强为主,且社会经济因子内部的交互作用明显强于自然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多因子共同作用导致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差异。  相似文献   
2.
咪唑苯脲(Imidocarb),又名双咪苯脲,属于均二苯基脲的衍生物,是一种动物专用的新型抗原虫的化学药物,目前是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比较有效的药物,并能控制疫情,但不能彻底杀灭附红细胞体[1]。本试验用研制的咪唑苯脲缓释剂,用于临床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观察治疗效果,以期找到临床上治疗附红细胞体病更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牛超数排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FSH+PGF1。超排处理72头次供体牛,采卵361枚,可用胚235枚,黄牛胚胎可用率高于奶牛、肉牛,育成牛胚胎可用用率高于经产牛,秋冬季超排效果明显好于春季。  相似文献   
4.
研究期间,通过MOET育种技术,选育出良种肉牛80头,其中德国 黄牛42头,皮埃蒙特牛20头,比利时蓝白花牛18头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电化学氧化法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处理水质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在前期试验得到最佳条件(温度25℃、电流密度40 A/m2、水流速度300 m L/min)下,以不同初始氨氮质量浓度和固体悬浮颗粒物的模拟养殖水以及实际养殖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加入低压紫外汞灯后电解与紫外协同去除氨氮的效果。结果表明:电解紫外协同处理氨氮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电解法,运用本系统处理氨氮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4、7、10 mg/L的模拟养殖水时,氨氮去除效率相对于单独电解时分别提高45.0%(p0.05)、36.0%(p0.05)和20.0%(p0.05);电解紫外协同去除氨氮效率受氨氮初始质量浓度、水体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实际养殖水等因素影响,随着氨氮初始质量浓度及水体中固体悬浮颗粒物的升高,氨氮的去除效率降低,达到同种去除效率所需的时间延长,当处理固体悬浮颗粒(SS)分别为100、150、200 mg/L的模拟养殖水时,氨氮的去除效率随着SS的升高而降低,相对于仅含氨氮的模拟养殖水,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降低51.7%(p0.05)、65.5%(p0.05)和72.4%(p0.05);在处理实际养殖水时,氨氮的去除速率明显降低,去除完全所需的时间延长,在本系统中电解紫外对氨氮、亚硝氮、固体悬浮颗粒物的去除具有较好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7.8%、96.9%和92.1%。  相似文献   
6.
随着同种动物克隆后代的不断降生,人们又开始尝试异种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用兔的卵母细胞作为核受体进行牛的体细胞核移植,研究表明,颗粒细胞作为供核体与兔去核卵母细胞的融合率(60.5%,57.9%)稍高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融合率(52.2%,48.4%),但两者间差异并不显著。颗粒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均采用饥饿培养和接触抑制培养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诱导处理,融合卵在电激活后能够卵裂并发育的情况差异显著(72.6%对51.4%;70.4%对52.2%)。有少数重构胚发育至囊胚,证明在哺乳动物异种重构胚早期发育中,异种细胞核与细胞质间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7.
采取猪血清68份、鸡血清71份,分别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合格率为:猪口蹄疫4.41%(3/68)、猪瘟70.59%(48/68);鸡新城疫87.32%(62/71)、高致病性禽流感76.06%(54/71)。  相似文献   
8.
Zhang  Zhaoxue  Zhang  Nan  Li  Haipu  Lu  Yi  Wang  Qiang  Yang  Zhaoguang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19,19(12):4042-4051
Purpose

This study aimed to reve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s, Cd, Cr, Cu, Mn, Ni, Pb, Sb, V, and Zn in paddy soils in the Zijiang River basin and to evaluate its pollution status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and thus to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for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paddy soils in the study area.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heavy metal(loid) concentrations in one hundred and thirty-five paddy soil samples (thes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top 0–20 cm layer) were measur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vy metal(loid)s were depicted by the Ordinary Kriging interpolation analysis. The contamination degree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of the heavy metal(loid)s in paddy soils were assessed by Nemerow’s comprehensive index, geoaccumulation index,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factor,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The potential sources of the heavy metal(loid)s were deduced by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the heavy metal(loid)s 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Mn?>?V?≈?Zn?>?Cr?>?Ni?≈?Pb?>?Cu?≈?Sb?>?As?>?Cd. Except for Cd and Sb,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As, Cr, Cu, Mn, Ni, Pb, V, and Zn were close to the background reference values. The concentration of Cd in 94.8% of samples exceeded the soil quality standard value (grade II, 5.5?<?pH?<?6.5, GB 15618–1995).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s of pollution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for the heavy metal(loid)s, 45.2% and 46.7% of samples were severely polluted and moderately polluted, respectively. The potential source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Cd, Sb, and Zn mainly originated from agricultural, mining, and smelting activities; As, Cu, and Pb mainly originated from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while coal combustion by-products was another major source of these heavy metal(loid)s in paddy soils near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in the southwest corner of the study area; Cr, V, Mn, and Ni mainly originated from natural source.

Conclusions

Cadmium and Sb are the main contaminants in paddy soils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re are hot-spot pollution areas.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城市化进程中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形成机理,为区域土地利用配置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图谱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对研究区1996—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6年土地覆被以耕地为主,均占总面积的59%以上;其次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变化特征为耕地的非农化。(2)1996—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呈西北—东南向分布格局,以稳定型为主,且分布最集中,而后期变化型、反复变化型、持续变化型分布均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松花江和呼兰河沿岸附近。(3)1996—2016年高程、年平均气温等自然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最显著,其中1996—2006年各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强。(4)不同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主控因子有差异,耕地变化受高程、年平均气温影响较大,建设用地变化受与水域距离影响大。受自然、社会和距离等因子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分异特征显著,未来应强化对低高程和近水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利用A-PAGE(Acid-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对来源于7个国家的76份栽培荞麦(苦荞54份,甜荞22份)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荞麦醇溶蛋白位点存在丰富的等位变异,共分离出18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每份材料具有6~12条不等,平均9.5条,多态性带占88.89%。材料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77,变幅为0.389~1.000。在GS为0.63的水平上供试材料可聚为苦荞和甜荞两大类,绝大部分来自于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聚成一类,表明荞麦醇溶蛋白所揭示的遗传关系与地理来源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