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2篇
农学   7篇
  241篇
综合类   719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35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5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11篇
  1972年   6篇
  1970年   8篇
  1967年   10篇
  1966年   11篇
  1963年   12篇
  1960年   8篇
  1958年   14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6篇
  1953年   7篇
  1947年   8篇
  1945年   7篇
  1944年   7篇
  1941年   5篇
  193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enz.  CM  莫治雄 《福建果树》1989,(2):41-43
不挂果荔枝(Litchi chihens-is Sonn.,CV BengaⅠ)叶片中 N、K、Zn 的浓度一般随叶龄(2—25周)的增大而下降,而 Ca、Mg、Na、Cl、Fe、Mn、B则升高,N 和 Cu 的浓度随施肥水平而变,测定单项养分,依特定的养分可采取嫩叶或老叶,但同时测定多种养分,则取新梢的老熟叶片,或前一次梢的第一、二张叶片较为合适:荔枝低产通常可以归因子养分的不足(Menzel 和 Simpson,1987)。尽管叶片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研究果树的营养问题(Shear 和 Faust,1980),但对于荔枝叶片制定的标准只是根据有限的试验(Menz-el 和 Slmpson,1987)。要使叶片分析可靠地用于诊断营养状况,几种因素必须考虑,即叶龄、叶位、品种、气候、季节、病虫害和时间等(Robson,1981)。生理年龄可能是影响植物矿质养分的最重要因素(Bates,1971)。作物负荷、土壤类型、气候或栽培措施基本上不会改变养分浓度与叶龄之间的关系,但施肥水平却可能使树体营养纵向位移,以叶片反映树体营养状况的灵敏性还受到生理叶龄的影响(Guardiola,1974)。对于柑桔类,当叶龄为3—4月时,叶片含氮量与产量之间具有最好的相关性。本文研究了与生理叶龄(从出叶开始)有关的荔枝养分的变化,以及建立标准采样程序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3.
4.
5.
在砂培和可控环境条件下诱导小麦缺钼,于6叶和旗叶期,给一半植株叶面喷施钼。钼处理植株生产种子休眠的时间显著长于缺钼植株生产种子。钼处理产生的种子硝酸盐和蛋白质含量也有提高。钼能成功地防止玉米收获前发芽。上述这些发现表明,钼似乎对缺钼土壤上生长小麦收获前穗发芽损失具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7.
1989年12月23~26日发生的严重平流冻害冻死了佛罗里达北部柑桔栽培区大部分非保护柑桔树。这次冻害的最低温度达到-8.3℃,低于零度的时间43小时以上。微型喷头的高度升高到0.6米或0.9米,置于“哈姆林”(“Hamlin”)甜橙和脐橙[Citrus sinesis (L)Osb],幼树的树冠内部,对1米以上的树  相似文献   
8.
9.
10.
Outbreaks of infection due to a parapoxvirus were reported on eight New Zealand deer farms. Scabby lesions were seen variably on the muzzle, lips, face, ears and neck of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with morbidity rates reaching 100%. On three farms multifocal lesions were also present on the velvet. Deaths were reported on two properties where the lesions were extensive and 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s had occurred. On one of these farms multifactorial disease was suspected. Poxvirus particles were seen by negative contrast electron microscopy in scab material from all eight properties. Morphologically the deer virus resembled a parapoxvirus, but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alysis showed its DNA fragment patterns were distinct from those of orf (contagious ecthyma) vir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