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优良的防沙治沙植物——菊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了菊芋的特性与特征、栽培与管理、收获与贮藏、包装与运输以及价值与用途等内容。作为优良的防沙治沙植物,大力发展菊芋和菊芋产业是西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此外,菊芋还是一个重要的生物质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2.
建平县人工沙棘林面积达4万多hm^2,但近年来沙棘果实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综合分析沙棘果实产量下降的原因是:沙棘后备资源不足;沙棘混交林通风透光条件差,影响了结实;掠夺式采果,过度放牧,破坏了沙棘资源。提出了沙棘资源保护利用的对策:①加大宣传和打击力度,禁止毁林采果和在幼林内放牧;②对现有沙棘林实行分类经营,或封育保护发挥生态功能,或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③建立沙棘高产园,做到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采伐方式及整地对半干旱地区油松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标准地观测方法,对朝阳半干旱地区油松天然更新人工促进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半干旱地区油松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问伐、带状采伐、带状采伐栽植山杏和整地措施可有效促进天然更新.对于31a生油松人工林,保留株数为225~375株·hm-2的间伐强度更新效果较好,更新幼树株数为2630~3480株·hm-2,更新频率为78%~83%;带状采伐宽度以8~12m为宜,更新幼树株数为2604~4375株·hm-2,更新频率为67%~91%;通过带状采伐栽植阔叶树山杏,可逐渐把现有油松人工纯林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方向诱导.  相似文献   
4.
良种香椿高产栽培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香椿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品种分类、栽培技术、病虫防除以及香椿采收等作出较为详尽的阐述,旨在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建平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水土流失面积39.3万hm^2,占81%。经过多年的努力治沙,全县林地面积已达20.7万hm^2,其中防风固沙林11.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40%,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但目前仍有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997.6hm^2,闻田2万余hm^2,要进一步大力造林,改造劣质林,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彻底治理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建平县杨树发展现状,总结出杨树发展中存在的苗木品种混杂,应用品种老化、退化,林分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林分生物多样性严重减少、生态效益差等主要问题。并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建平县的实际状况,提出杨树可持续经营的对策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沙棘对促进北京杨生长的效果及适宜带状混交比例,1977年春季在建平县八家国营农场沙滩地以8杨4沙的比例营造了1.8公顷带状混交试验林。14年来的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对带距4米之内北京杨的树高、胸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沙棘带边距8米之内营造北京杨可达到速生高产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鹿天阁  李秀菊 《沙棘》2000,13(3):44-45
建平县人工沙棘林面积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从近年沙棘果实收购看,其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影响了沙棘加工业运转,减少了农民收入,现分析了建平县沙棘果实产量下降原因,提出了增产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辽西北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环境现状,通过多年来的造林实践,该文从12个方面总结出了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正确选择综合运用有关技术,对提高造林成活率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环境该状,通过多年的造林实践,从12个方面总结出了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正确选择综合运用该技术,可提高造林成活率且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