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水稻不同粒位籽粒米质对花后不同时段温度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花后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米质的影响,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研究了灌浆前期(花后0~10 d)和灌浆中期(花后10~20 d)的高温(35℃)对米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粒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常温CK (25~27℃)相比,灌浆结实期高温处理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总体上前期(0~10 d)大于中期(10~20 d),且因供试品种和粒间位置而异。灌浆前、中期高温处理,降低了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粗蛋白含量;其中,温度对二次枝梗与同枝梗上较迟开花籽粒的碾米品质的影响大于一次枝梗与较早开花的籽粒;前期高温显著增加了一次枝梗和各枝梗上开花较早籽粒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前期高温显著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对一次枝梗籽粒的影响大于二次枝梗。不同供试品种对花后不同温度处理的敏感性不同,影响程度亦受花后温度胁迫时段的不同而异。生产上通过合理安排播期、平衡施肥和合理灌溉可以减轻结实期高温胁迫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苏香粳3号的栽培特性和成香机理.[方法]研究了苏香粳3号的栽培特性,利用特异引物检测了其香味的基因型,并利用全二维时间质谱(GC×GC-TOFMS)分析了致香物组分.[结果]苏香粳3号播种量为90.0 kg/hm2、施氮量为225.0 kg/hm2时采取直播栽培产量最高;苏香粳3号的抗、耐高温逆境的能力较好,并且较适宜网室栽培.香味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苏香粳3号受fgr基因控制,第2外显子存在7 bp的碱基缺失.利用全二维时间质谱分析获得了香稻特征化合物2-乙酰基吡咯啉含量为0.021 5 mg/kg和初步的致香物组分.[结论]为苏香粳3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几种不同糙米色泽的水稻材料互相配组,观察其F1、F2代糙米种皮色泽变化情况,从而初步得到了彩色稻米种皮色泽的大致遗传关系。试验结果显示:控制水稻糙米种皮色泽的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黑色>红色>黄色>白色>绿色;所有种皮色泽的遗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参与作用,并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苏香粳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水平对苏香粳3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间苏香粳3号产量的差异显著,在施纯氮225 kg/hm2条件下苏香粳3号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不同栽插密度处理间苏香粳3号产量差异不明显,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所增加;对苏香粳3号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对产量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5.
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油5号是通过品种(系)间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的高含油量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其芥酸含量0.55%,硫苷含量21.79 μmol/g,含油量46.33%.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769.60 kg/hm2,产油量1 264.0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7.72%.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594.25 kg/hm2,平均产油量1 232.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27.68%.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苏香粳1号的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筛选出的4对SSR引物,建立了苏香粳1号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苏香粳1号特异性的SSR指纹是引物RM3475的谱带1、引物RM3533的谱带2、引物RM6920的谱带1.通过与其他香稻材料的遗传关系分析,发现苏香粳1号与苏御糯遗传距离较大,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解释和验证了苏香粳1号具有粳稻的遗传成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太仓白蒜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作稻后茬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进一步推广稻蒜轮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不同播期对杂交粳稻“苏粳优3号”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苏州市农科所试验农场内进行了杂交粳稻“苏粳优3号”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苏粳优3号”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播种,其生育期变化幅度大,主要是由于出穗期前生育天数变化大,而出穗到成熟的生育天数差异不大;由于迟播种的后期温光条件差,使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从而导致减产;随播期推迟,外观米质和碾米品质均变差,对化学品质的影Ⅱ向较小。因此应适当提早播种,建议在5月30日前播种,从而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两个超级稻品种(籼稻扬两优6号和粳稻南粳45)为材料,设置麦秸还田和氮肥运筹两种处理方式,研究其对籽粒粒重与主要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处理的影响程度在品种类型与不同粒位间(强、弱势粒)存在差异。与麦秸不还田相比,麦秸还田提高籽粒千粒重、粗蛋白含量和崩解值,降低了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消减值;与m基蘖肥∶m穗粒肥=5∶5处理相比,m基蘖肥∶m穗粒肥=7∶3处理增加了千粒重、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崩解值,降低了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和消减值。两处理对弱势籽粒千粒重、整精米率、垩白度等的调控作用显著大于强势粒;对千粒重、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等的影响,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之间存在互作效应;麦秸还田方式下,氮肥比例控制在5.5∶4.5或6∶4左右,可以较好地协调粒重与米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