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杂交早稻吸氮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早稻威优49亩产500千克左右,植株每亩总吸氮量平均为9.78千克,其中土壤供氮量占52.45%。杂交早稻一生中前期吸氮量占50.72%,中期占31.08%,后期占18.30%,以中期施氮对叶片含氮率影响最大。在高氮水平下,中期施氮导致茎鞘醣含量急剧下降。抽穗前植株吸氮量与每亩发育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结实率受每朵颖花占有抽穗前醣量的影响。最适 LAI 为6.5~7.5。  相似文献   
3.
杂交晚稻不同熟期组合增产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在水稻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杂交晚稻,产量高、米质佳、经济效益好,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但是,由于栽培措施不当,目前杂交晚稻(以下简晚杂)单产悬殊很大,影响了其增产潜力的发挥。为此,我们于1988~1989年在江西省不同地区进行了调查,以明确不同熟期杂交组合、不同种植地区以及不同生产水平下进一步提高单产的主攻方向,为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拟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双杂吨粮生理生态指标及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研究通过3年的调查与试验,阐明了不同生育期杂交稻组合在不同栽培季节,不同栽培水平下的产量形成特点及氮钾吸收特性,明确了杂交稻的穗型与生育期有一定的关系,对杂交稻需钾量是否近似常规稻这一理论问题也给予了肯定的证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不同生育期杂交稻组合亩产吨粮的产量结构指标,氮钾吸收量指标及相应的生理生态指标,制订的“双季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模式”,实用性强,增产节支,为吨粮田的建设与推广提供了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栽培措施对优质米品种双竹粘米质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和调查表明:双竹粘稻米品质受栽培措施的显著影响。两种施肥法中,分施法的垩白米率显著高于前重法;直链淀粉含量则是分施法低于前重法。基本苗数、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均与垩白米率呈正相关趋势,而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趋势。千粒重与垩白米率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看来,改善充实条件可降低垩白米率,提高直链淀粉含量。作者提出,栽培措施对米质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改变穗粒结构而实现的。控制穗数和粒数、后期养根保叶、提高千粒重,是双竹粘优质稳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7.
对发展我国水稻生态产业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水稻生产出现的市场粮价不稳、稻谷结构性过剩以及水稻生产面临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新挑战,提出了“水稻生态产业”的概念,并阐述了实施水稻生态产业经济的战略原则,提出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发展无公害、绿色稻米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产业化经营为主导,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等发展水稻生态产业经济,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具体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营养对春大豆产量品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红壤旱地上氮磷钾营养对春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一定量氮肥有利于大豆根瘤的形成和固氮,施氮量过大则对结瘤有抑制作用;氮磷钾肥合理用量及配比有利于植株吸收养分和干物质积累,协调生长,从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施肥主要是通过提高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和粒数而增产,对百粒重影响较小。本试验条件下,氮肥用量以120~165kg/hm2,氮磷钾配比以(0.98~1.2)∶0.98∶1为宜。  相似文献   
9.
水稻生产是由“天——田——禾——人”构成的多目标系统。传统的作物栽培,往往是凭经验和单项措施,对这个系统进行控制。由于作物生产活动总是围绕一定的技术和经济目标进行,并受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因此应用传统方法,很难从整体出发,确定系统的定量的技术方案和经济目标。近年来,随着系统原理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这既有可能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模拟、寻优和对多目标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又有可能逐步实现最佳技术方案的定量化。  相似文献   
10.
早稻是江西省水稻主要栽培类型之一 ,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早稻面积逐年下降。20世纪80年代早稻年均种植面积为160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48.3%。到了20世纪90年代早稻年均种植面积下降到了134.5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44.3%。早稻面积一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外观、食味品质差 ,尤其是杂交稻 ;其次是品种繁多 ,布局分散 ,至使品种不能单收单贮 ,品种仓贮混杂严重 ,这种“杂粮”难以找到市场 ;第三 ,比较效益低 ,农民不愿种植。2000年 ,江西省早稻定购价为33~3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