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毛竹叶片小、易卷曲的特点增加了叶面积测量的难度和测量误差,本研究旨在建立快速、便捷、准确测量毛竹叶片面积的模型。【方法】采集7个省份的毛竹叶片,对毛竹叶片形态进行分类,利用叶长、叶宽数据和扫描所得实际叶面积进行建模,并采用均方根误差、卡方、赤池信息量准则和预测精度检验模型的精度,同时与叶面积仪测定结果进行精度比较。【结果】1)根据长宽比,毛竹叶片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类三角形叶片(长宽比≤7.2)、长椭圆叶片(7.2长宽比≤8.3)和细长条叶片(长宽比8.3); 2)对毛竹叶面积和叶形态学指标的相关分析显示,叶片长度与宽度的积对叶面积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993; 3)建立以叶片长宽积为自变量的叶形分类拟合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990 1、均方根误差为0.159 6、卡方值为10.368 1、赤池信息量准则为-6 317.10、预测精度为97.73%,其预测结果最佳,优于叶形不分类的整体拟合和叶面积仪测量结果。【结论】基于叶片形态分类的毛竹叶面积拟合模型仅需测定叶片的长和宽,便可准确预测叶片面积,其精度不但优于叶面积仪与整体拟合结果,而且测量过程快速、便捷。该模型可解决长期困扰的毛竹叶片面积测量难题。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探究了江西省森林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今后森林的高效培育及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西省7个市随机选取56个样地,分为0~10、10~20、20~30、30~50、50~100 cm 5个土层并分别取土,测量各个土层的C、N、P含量并分析其化学计量比特征.研究发现,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C、N的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分别占0~100 cm土层的55.05%,50.35%.在0~100 cm土层中,C:N、N:P和C:P的值随土层加深呈现下降的趋势,每个地区的C:N、N:P和C:P分别为60.91、21.53和258.87;土壤C、N、P含量总体上都表现为:赣北>赣东>赣南>赣中.综上,江西省森林土壤C、N、P含量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适当添加C、N、P肥来提高森林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究施加溶磷菌肥联合构树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为土壤铜污染的改良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江西德兴铜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毛竹林地筛选出的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为微生物菌剂,制成溶磷菌肥,通过土壤熟化试验,设置对照(CK)、生物制剂(SW)、溶磷菌肥(JF)3个处理,测定土壤pH、有机质、有效铜含量指标,探究溶磷菌肥对土壤有效铜含量的影响;以1年生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盆栽苗为供试植物进行盆栽试验,测定构树生长特性、铜积累量等指标,探究溶磷菌肥对构树铜富集特性及对铜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溶磷菌肥能改良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同时活化土壤重金属铜能力突出,有效铜含量较对照处理提高9.26%~38.04%;生物制剂对土壤pH、有机质、有效铜影响不显著。两种处理均能提高构树生物量,菌肥促生效果更显著,地上、地下部生物量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91.44%~345.85%、156.58%~306.50%。生物制剂可促进无铜、低铜污染中构树转移能力,提高构树地上部铜富集能力;菌肥能增强构树根部富集能力,促进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施用溶磷菌肥是缓解土壤磷素累积的方式之一,对提高红壤磷素利用率有重要作用.为揭示有机肥与溶磷菌肥施用下土壤磷组分的变化,探究施加溶磷菌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溶磷菌肥的应用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参考.[方法]设置有机肥、溶磷菌肥、溶磷菌+EM混合菌肥、空白对照为试验处理,采用盆栽的方法,每个处理各6盆,于结实期取样测...  相似文献   
5.
毛竹笋具有极高的食用保健价值,竹产业在中国林业产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的背景下,如何安全高效培育毛竹笋用林、实现竹林经营从丰产高效模式向安全生产模式转变已成为笋用林经营的重点。文章概述了毛竹笋用林主要栽培技术,分析了笋用林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实现笋用林安全生产应重点突破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溶磷菌接种对土壤磷组分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亚热带地区土壤磷素形态的转化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向土壤中分别接种溶磷菌Burkholderia ZP-4和Klebsiella ZP-2菌液,进行室内培养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土壤细菌OTUs丰度,分析溶磷菌处理后土壤特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  结果  溶磷菌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使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显著增加。土壤H2O-Pi、NaHCO3-Pi、NaHCO3-Po、NaOH-Pi和NaOH-Po含量均增加,但HCl-Pi和Residual-P含量显著降低。与CK 相比,接种溶磷菌B. ZP-4和K. ZP-2处理后,土壤细菌的Simpson、Shannon、Chao1和ACE指数差异均不显著。在土壤细菌属分类学水平下,Olsenella、Fusobacterium、Streptococcus和Serratia等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  结论  添加溶磷菌ZP-4和ZP-2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加速了磷组分的转化,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因此,溶磷菌B. ZP-4和K. ZP-2通过改变土壤pH,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从而诱导土壤细菌改变了土壤磷组分,加速了磷素形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低磷低利用限制了酸性红壤的初级生产力。溶磷微生物作为磷素活化的主要执行者,能活化土壤磷素,加速土壤磷组分的循环,但其复合菌液对土壤磷素的转化机制尚不明晰。因此,试验通过向毛竹根际接种溶磷菌复合菌液,探究毛竹根际土壤磷素循环的机制及其对毛竹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以盆栽毛竹为供试植物,以浇灌的方式向盆栽毛竹根际接种4种不同的溶磷菌复合液:劳尔菌(Ralstonia sp.)+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劳尔菌+雷伯氏菌、劳尔菌+肠杆菌和雷伯氏菌+肠杆菌,空白对照接种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在大棚培育90 d后,测定毛竹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及毛竹生长指标,探究溶磷菌混施对毛竹生长、土壤化学性质、磷循环功能基因的丰度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溶磷菌混施后,土壤无机磷溶解和有机磷矿化基因相对丰度分别比磷饥饿相关基因及磷吸收和转运相关基因相对丰度增加438.66%和383.15%,从而编码土壤磷酸酶矿化土壤有机磷,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溶磷菌混施提高了毛竹土壤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改变了土壤pH,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