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
本文应用现代化学结构理论对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化学结构及其载氧功能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血红素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八面体螯合物,中心离子Fe~(2 )与配位体之间的键是复杂的混合型键,在血红蛋白运载氧的过程中,除了血红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之外,辅基血红素中的中心离子Fe~(2 )与配位体之间的络合键也发生改变,脱氧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是一个高自旋螯合物,而氧合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是低自旋螯合物。 2、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后,中心离子由d~6离子变成d~5离子(t_(2g)~3e_g~2),d~5离子形成的八面体高自旋络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比d~6离子所形成的络合物要高,另一方面Fe~(3 )的形成血红素带上正电荷,故第六个配位数易与带负电荷的离子结合,而失去运载氧的能力。 3、通过比较氧及一氧化碳的结构,应用一氧化碳供给电子对的性能较强,是一个较强的强场配位体的概念,说明血红素极易与一氧化碳结合而成特别稳定的低自旋螯合物。同时本文还尝试通过分析中心离子Fe~(2 )与一氧化碳之间可能形成σ配键和反配位π键的概念来说明血红素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比与氧的亲和力大得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