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9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104篇
水产渔业   203篇
畜牧兽医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孔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水体增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探究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增氧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曝气流量、不同曝气管长度条件下进行了室内水体底部微孔曝气增氧试验。分析了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氧体积传质系数、增氧量和氧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曝气流量为0.27~0.55 m3/s、曝气管长为0.9~1.5 m时,所对应的氧体积传质系数在0.63~1.1 h-1变化,增氧量在6.8~12.9 g/h变化,氧利用率在6.87%~9.28%变化,且在一定的曝气管长度下,氧体积传质系数、增氧量均与曝气流量成正比,而氧利用率则与其成反比关系;在一定的曝气流量下,曝气管长度对氧体积传质系数产生的影响表现为先高后低再高的趋势;氧体积传质系数与修正的饱和溶解氧浓度是否作为增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取决于曝气管长度;曝气流量对氧利用率较曝气管长度更为敏感。研究还发现,微孔曝气系统中存在着最优曝气管长度,使得增氧性能最佳,并建立了最优曝气管长度与曝气流量、水深、输入压力、最优初始气泡直径的相关关系式,为低碳经济下微孔曝气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脆化阶段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进而衡量脆肉鲩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期为脆肉鲩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数据.脆化不同阶段(30、60、90和120 d)的草鱼,在脆化结束后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30 d(第150天),鉴定整个过程中草鱼肠道菌群组成、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60~150 d蚕豆组草鱼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90~120 d蚕豆组草鱼头肾体指数(head kidney somatic index,HKBI)和肝体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HSI)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150 d时蚕豆组草鱼肝体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蚕豆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补体C3(第30天除外)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的,在转投喂饲料后,3种血清酶活性均出现回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蚕豆组草鱼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等有益菌数量减少,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等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多.两组草鱼肠道核心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脆化时间的增加,摄食蚕豆改变草鱼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在转投饲料后其肠道菌群、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均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对脆肉鲩的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渔业生产发展,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尤为重要。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质量问题引起的沉痛教训发人深省。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准逐渐由“数量主导型”向“质量主导型”转变,由“温饱型”逐渐向“营养型”转化。大力发展无公害鱼类是新形势下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迎接入世挑战,保证消费者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将180尾异育银鲫(allogygenetic cruc ian carp)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投喂3种饲料:基础日粮(Ⅰ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2%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 is(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1%的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Ⅲ组),共饲养75 d。结果表明:与Ⅰ组鱼相比,Ⅱ组鱼的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其肠道食糜中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及食糜中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大大增加,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Ⅲ组鱼的增重率和肠道食糜中淀粉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肠道食糜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的数量有增加趋势;Ⅲ组鱼肠道食糜中蛋白酶的活性、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比Ⅱ组鱼显著降低(P<0.05),大肠杆菌数量有降低趋势,同时,Ⅲ组鱼肝胰脏中蛋白酶的活性比其它两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之间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可提高鱼体中消化酶的活性,有助于维持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促进动物生长。  相似文献   
5.
嗜酸小球菌对凡纳滨对虾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嗜酸小球菌投喂凡纳滨对虾,并在投喂后的20、40和60d,分别测定凡纳滨对虾血清中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溶菌活力(Bacteriolytic activity)、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并分析了这5种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嗜酸小球菌能有效提高凡纳滨对虾体内的NOS、溶菌活力、T-SOD、ACP、AKP的活性;NOS与溶菌活力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SOD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溶菌活力与AKP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嗜酸小球菌(剂量10mg/kg)可使凡纳滨对虾体液免疫因子活力到达较高的水平;凡纳滨对虾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对于嗜酸小球菌的添加量较为敏感,可作为评价嗜酸小球菌使用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添加芽孢杆菌对池塘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因子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实验组(添加芽孢杆菌池塘)与对照组(普通池塘)水体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分析了两组池塘的水体理化指标。结果表明:8、9月实验组池塘水体中TN、NH_4~+-N、NO_3~--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水体中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红囊藻(Hedriocystis)、蓝隐藻(Chroomonas)、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真核微生物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池塘水体真核微生物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证实:通过向池塘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改变水体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从而实现对池塘理化因子的调节。研究结果对于降低水产养殖尾水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精养鱼池施用新型磷肥——“鱼特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在精养鱼池中施用新型磷肥“鱼特灵”,使池水有效磷由10微克/升以下提高到30微克/升以上,有效氮明显下降,有效N/P保持在35~50:1,浮游植物数量显著增加。试验地浮游植物数量(Y)与总铵(NH_4-N+NH_3-N)(X_1)、NO_3-N(X_2)、PO_4-P(X_4)呈如下关系式:Y=55.94-0.67X_1-11.61X_2-47.95X_4(r=0.73,n=28,P<0.05)达到了增施磷肥,促进氮肥利用和浮游植物增殖,改善水质,提高池塘初级生产力的目的。施用“鱼特灵”后,池塘平均净产增长11.6%,其中鲢、鳙净产增长13.7%。  相似文献   
8.
池塘淤泥中细菌对含氮物质转化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精养鱼池表层淤泥中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对含氮物质转化率的测定,定量了解了上述细菌的氨化率、亚硝化率、硝化率和反硝化率。结果表明:淤泥中细菌的氨化率、亚硝化率、硝化率和反硝化率在很大程度上受淤泥中有机物的含量、细菌数量和种群组成、淤泥的理化性质及水质情况的影响。建议生产上采用适当的管理措施,改善鱼池环境条件以提高池塘淤泥中细菌对含氮有机物的分解矿化速率,促进池塘物质和能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酪酸菌CB-7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耐高温性能及其对动物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对肠道有益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粪链球菌生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酪酸菌CB-7在pH值为3.0的培养基中37℃培养4 h后,存活率达90.0%;在含0.3%牛胆盐的培养基中37℃培养4 h后,存活率达到91.8%;经90℃水浴处理10 min、100℃水浴处理5 min后,存活率均在90.0%以上;对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提取物可显著促进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粪链球菌的生长。[结论]酪酸菌CB-7具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和耐高温性能,对肠道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可显著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因此是一株性能优良的饲用菌株。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理论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骏 《水利渔业》1997,(4):9-12
简介了灰色聚类方法,并应用了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中。对我国8个湖泊的富营养化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重富营养湖泊由强致弱为:东山湖〈玄武湖〈甘棠湖〉西湖〉巢湖;中富营养湖泊为:邛海〉博斯腾湖;中营养湖泊:洱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