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镇村为基本尺度,运用空间插值模型,分析以大规模流转为表征的农地市场发育空间集聚与分散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结果发现:2009—2013年,研究区域以大规模流转为表征的农地市场化程度介于35.24%~37.64%之间;农地市场连片高值区域呈现由2009年的中北部集聚向中南部集聚过渡,并向周边扩散的格局;流转方式以出租为主,转包为辅,两者之和超过90%,但通过股份合作形式的流转比重快速增长,表明在外部需求下农民财产权的觉醒;农地所有权及承包经营权均向村组集中,承包经营权被分离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促进了农地的大规模流转。  相似文献   
2.
利用FY-2D卫星云图逐时TBB资料、地面逐时降水资料、欧洲中心和T639物理量诊断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研究了2012年7月27~28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1次暴雨天气过程的TBB图像特征及演变特点,揭示了巴彦淖尔市对流雨团在TBB场上发生发展移动消亡的规律,对降水过程中的卫星TBB图像特征及其与各种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和降水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对各家数值预报产品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TBB大值区与水汽通量散度中心基本重合,且强云团移动方向与辐合中心轴线走向一致;2)TBB低值区与位温中心配置较好且轴向与其舌区轴线走向一致。暴雨产生在垂直上升运动最大值轴线附近及其东部,与TBB的低值区相对应,同时还伴有K≥35℃不稳定区域;3)TBB值减小的过程与雨强增强的过程是不一致的,强降水量的雨强落后于云团TBB最低值时3~6h。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构建广东省东莞市生态网络格局为目标,评估生态廊道重要性以及识别生态廊道夹点、障碍点,确定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提出相应生态修复策略,为后续相关国土空间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传统的“生态源识别—建立阻力面—提取生态廊道”研究思路,加入城市大数据兴趣点(points of interest,POIs),弥补生态源地识别与阻力面构建精度不足的问题,再通过电路理论识别区域生态廊道与生态夹点、障碍点,从而构建东莞市整体生态网络格局。[结果] ①共识别生态源29处,占研究区面积20.45%,主要位于东莞市南部片区; ②共生成生态廊道74条,其中潜在生态廊道12条,水乡片区以及市域边缘区生态廊道需要重点关注与保护。[结论] 东莞市南部生态条件较好,生态源地较为集中,但城市边缘区以及北部水乡片区生态夹点与障碍点较多,需要进行重点生态修复与维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