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2篇
农学   9篇
  41篇
综合类   4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兰山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和根系有机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常和植被、气候等环境要素相关。为了解贺兰山地区土壤有机碳状况,2011年对贺兰山东麓青海云杉(Picea crassfoli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灰榆(Ulmus glaucescens)林下土壤和根系取样,测定了各自的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油松和灰榆林林下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4.12g/kg、17.83g/kg和15.32g/kg,林下根系有机碳密度分别为869.12g/m2、532.17g/m2和242.68g/m2,林下土体(土壤和根系)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7.58kg/m2、9.55kg/m2和4.00kg/m2;林下根系有机碳占林下土体有机碳的比重为4.94%~6.0%。贺兰山青海云杉林下土壤碳储量高于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油松林下碳储量略低于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灰榆林碳储量仅为全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平均水平的36.7%。青海云杉和油松林利于土壤有机碳累积,其林下土壤是贺兰山地区重要的有机碳库。  相似文献   
2.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抗旱造林整地技术集流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南山区生态建设中推广应用的典型抗旱造林整地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88542"集流造林整地工程,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尤其在0-60 cm土层表现较为明显;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随地形的变化有所不同:随坡位自上而下改变,"88542"集流水平沟比集流坡面水分的增加率总体上呈增大趋势;随着坡长增大,工程措施对水分增加率也呈增大趋势;随坡度的增大,水平沟相对集流面的水分增加率也随之增加;随坡向不同,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则无明显差异;相对于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坡长和坡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故在工程设计中,坡度越大,相应集流坡面长度就要缩短,反之坡度越缓,集流坡面长度就要增加.  相似文献   
3.
宁夏南部山区坡地雨水资源化潜力及降水再分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夏南部山区是雨养农业区,也是半干旱退化山区,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途径,通过分析研究点的雨水资源量,当地缺水的最大问题是降雨的时空分布问题造成了大量的雨水资源流失.坡地改造拦蓄径流就地利用和径流资源的拦蓄储备是解决缺水问题的两种途径.分析了坡地径流资源的潜力,并对坡地改造后不同工程措施降雨再分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土壤平均体积含水量88542整地>鱼鳞坑整地>自然坡面,88542工程整地比鱼鳞坑工程整地高12.1%,比无工程整地措施高20.8%,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宁南黄土丘陵区新型集流造林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在小流域土壤侵蚀治理基础上的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和模式,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国家重点治理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遵循坡地水量平衡原理和雨水叠加利用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小流域坡地集雨蓄水工程整地造林技术—“88542”集流水平沟。研究这类工程的内涵、集流潜力及其断面参数。并对工程集蓄的径流通过典型工程应用,分析研究了集流水平沟对土壤水分的恢复调控和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地区适宜修建“88542”集流水平沟,在0~100 cm土层,与自然坡面相比土壤平均含水量提高5.26%;粉砂粒和粘粒含量提高0.67%和1.53%;有机质提高80%;容重降低11.59%;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透气度分别增加了0.63%、2.03%、1.92%、2.71%、5.29%,而且林木的生长量也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宁南黄土区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抗冲性能,旨在从土壤抗冲性角度为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功能评价和树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4种林型(山杏纯林、山桃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山杏×柠条混交林)的水文物理指标和土壤抗冲系数.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型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持水性...  相似文献   
6.
搜集豌豆品种对其进行品种适应性、丰产性等观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特旱年,本地品种具有较好的特性,应继续保持,但其营养成分,市场价格等都较低;其他5个引进品种虽然在产量上显著低于本地品种,但其营养成分,市场价格,食用品质都高于本地品种,应继续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2种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阿迪娜”(耐盐基因型)和“秘鲁”(敏盐基因型)在盐胁迫处理下的生理特性与耐盐机理,采用150mmol/LNaCl胁迫处理2种紫花苜蓿幼苗,分别测定盐处理前和处理后2,4,6,8,16h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脯氨酸(PRO)、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Chl)含量。结果表明:2种紫花苜蓿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在盐胁迫下总体呈上升趋势,脯氨酸含量和相对含水量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在盐胁迫前期稳定不变,但在胁迫后期显著性下降;2种紫花苜蓿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植株表型变化相对应。主成分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和丙二醛的贡献率最大,能更好地为苜蓿耐盐机理及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nipis-rupprechtii Mayr在宁夏、甘肃、青海三省并不是天然分布,从六十年代三省先后从山西等地引进,因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抗性强等特性很快得到认可,发展迅速。随着造林事业的发展,采用良种壮苗,对苗木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1973年我们三省(区)开展了华北落叶松的优树选择工作,以宁夏为主,甘肃、青海三省(区)组成西北华北落叶松选优组,赴华北落叶松原产地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城市绿化工作中,为了能加快绿化建设的速度,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幽雅、美化和谐的生态生活环境,城市绿化工作者已开始重视和使用大树异地栽植,大规模的大树进城已是到处可见。宁夏志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了在贺兰山东麓荒漠半荒漠化地区,对经过采砂后的废弃沙坑进行复垦,在尽快恢复植被,修复生态环境的大量植树造林过程中,采用冬季大树带土移植反季节造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1栽植环境在贺兰山东麓年降水量不足200mm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含沙量大的贺兰山前洪积扇,经过采砂后留下大大小小、支离破碎、高低不平的砂…  相似文献   
10.
油松(Pinustabulaeformis)是我国分布较广的造林树种之一,也是宁夏及三北地区的主要针叶树种。宁夏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六盘山、罗山海拔1900~2400m的山地明坡、半阴坡,个别散生木分布高达2700m。油松是宁夏天然次生林区、黄土丘陵区的主要用材和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树种。油松天然分布广,因环境条件和种内的遗传变异结果,表现为不同的群体类型,在适应性、生产力等某些特征上形成很大的差异。黄土高原现有的油松林每年采集的种子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每年要从外省调入大量种子。为了能找到适应宁夏自然条件并具有较高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