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2篇
  92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为了探索建立一种有效、简便、快速、清晰、对比性强、识别度高的旋毛虫幼虫囊包标本制作方法,试验采用45%醋酸卡红原液稀释100倍染色、硼砂卡红染色、4%孔雀绿染色、苏木素染色、不染色共5种方法对肌旋毛虫进行染色对比。结果表明:45%醋酸卡红原液稀释100倍染色法渗透作用快,染色后的虫体囊包轮廓明显,囊内幼虫结构清晰,但标本整体染色不均匀。硼砂卡红染色后标本染色较浅,染色后的虫体囊包轮廓明显,但囊内幼虫立体感差且难以观察。4%孔雀绿染色后囊内幼虫结构清晰,囊包轮廓明显,标本透明度高,便于观察。苏木素染色后标本整体颜色较深,囊内幼虫易于观察,囊包轮廓明显。说明肌旋毛虫染色标本的制作使用4%孔雀绿染色法和苏木素染色法较好,首先推荐使用4%孔雀绿染色法,其次推荐使用苏木素染色法。  相似文献   
3.
切沟侵蚀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的重要形式之一,然而极端暴雨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切沟侵蚀研究还鲜见报道。该研究以陕北2017年"7·26"特大暴雨为例,研究了岔巴沟流域3种土地利用类型(农地、休闲地和撂荒地)坡面切沟发育形态特征及体积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农地、休闲地和撂荒地切沟长度分布在20 m内的占比分别为55.6%、34.8%和44.8%;农地切沟平均深度为110 cm,分别比休闲地和撂荒地高18.3%、19.2%;农地和休闲地切沟平均宽深比分别为0.87和0.84,横断面呈"宽-浅型",而撂荒地切沟呈"方型"(宽深比1.01)。2)撂荒地切沟侵蚀体积分别比农地和休闲地减少47.8%和28.3%,表明植被恢复有效地削弱了极端暴雨作用下的切沟侵蚀。3)农地切沟不同坡段侵蚀体积由高到低为下坡、上坡、中坡,而休闲地和撂荒地切沟侵蚀体积沿坡长方向呈递增趋势;3种土地利用类型切沟在上坡段的沟岸拓宽速率大于下切速率,中下坡则相反。4)农地、休闲地和撂荒地切沟侵蚀体积均与切沟长度、横断面面积呈极显著幂函数关系(P<0.001),横断面面积是切沟体积估算更为有效的参数。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切沟侵蚀体积估算及其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放水冲刷模拟试验,以神府煤田为例,对比分析煤田建设中扰动地面和原始地面的水沙动态过程,探讨煤田建设中人为扰动地面的产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入渗率、径流含沙量、土壤剥蚀率均随放水流量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2)放水流量在5~25 L/min时,扰动地面的平均土壤入渗率(0.14~0.51 mm/min)、径流含沙量(62.16~118.66 g/L)和土壤剥蚀率(19.38~202.58 g/(m2.s))分别是原始地面(0.31~0.61 mm/min、1.61~12.05 g/L和0.24~21.75 g/(m2.s))的0.44~0.73倍、10~39倍和9~79倍;3)坡度在5°~18°时,扰动地面的平均径流含沙量(36.19~155.96 g/L)和土壤剥蚀率(0.79~2.70 g/(m2.s))分别是原始地面(3.27~9.62 g/L、0.05~0.19 g/(m2.s))的11~23倍和14~22倍;4)原始地面与扰动地面的土壤剥蚀率与放水流量和坡度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对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及水土流失测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开发建设中扰动地面新增水土流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神府东胜煤田开采过程中所引发的严重新增水土流失问题,采用野外放水冲刷的试验研究方法,对神府东胜煤田扰动地面新增水土流失机理和流失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放水冲刷流量和坡度下,原始地面的平均土壤入渗率较扰动地面的增加30%;两种不同类型下垫面的径流量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冲刷的前6min,径流量均较小,且原始地面>扰动地面,在6min以后,径流量迅速增大,且原始地面<扰动地面,扰动地面的平均径流量较原始地面增加14%;原始地面的侵蚀产沙在整个放水冲刷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化,基本维持在一个常数水平;扰动地面在放水冲刷0—15min的侵蚀产沙量较高,此后侵蚀产沙随冲刷历时的延长而下降并最终趋于稳定;扰动地面的平均含沙量较原始地面增加96%,平均产沙量增加89%;新增土壤流失量随放水流量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10°时,新增土壤流失量最大;同一坡度条件下,放水流量越小,土壤流失量增加的百分比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相似文献   
6.
神府煤田土壤颗粒分形及降雨对径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神府煤田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扰动地面、弃土体、弃渣体产生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分形维数及降雨强度对未扰动地面、扰动地面、弃土体及弃渣体径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弃土体、弃渣体随产流历时呈现突增—下降—稳定的过程,扰动地面和未扰动地面则经历上升—稳定的产流过程,各下垫面径流率均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增大。(2)各下垫面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大小为D1(弃渣体)D2(弃土体)D3(扰动地面)D4(未扰动地面),次降雨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分形维数分别呈显著的线性、幂函数关系,且D1~D2及D3~D4之间存在用以区分下垫面类型的临界分形维数值。(3)弃渣体侵蚀过程线呈先波动后稳定趋势,弃土体则呈多峰多谷特点,扰动地面和未扰动地面在1.0~2.5 mm min-1雨强下侵蚀速率均先增大后逐渐稳定,3.0 mm min-1时二者侵蚀速率则波动剧烈。四种下垫面平均侵蚀速率均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增大。(4)次降雨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分形维数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5)径流量、产沙量与雨强和分形维数分别呈显著的线性、指数函数关系。分形维数对矿区土壤侵蚀模型的建立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探讨了机械电子工程的特点,在传统的机械系统能量连接、功能连接的基础上,强调了信息连接的作用;将人工智能整合集成的观点引入到机械工程领域,并指出传统机械系统改造和发展的核心,最终实现机械系统智能化.同时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对我国机械电子工程的智能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雨水人工汇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详细地介绍了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系统地分析了集流效率与降雨等级,下垫面材料及坡度的关系,指出了雨水利用是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人工林对区域深层土壤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典型黄土区 1 0m土层土壤水分的分析表明 :黄土高原土壤深层具有丰富的土壤水资源 ,3~ 1 0m土层内土壤水资源从南部的 1 0 86.8mm逐渐降低到北部的 5 2 4.1mm ,各地土壤水资源量约相当于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 2倍。在 1 0m土壤水分剖面内 ,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土壤含水量具有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以荒坡地或低产农田为对照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黄土高原目前主要的造林树种可利用 9~ 1 0m以下土层的土壤水资源。在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背景下 ,人工林植被的耗水主要使黄土区中北部地区 3~ 8m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到长期接近或低于凋萎湿度 ,形成难以恢复的深厚土壤干层。人工林大量耗水形成的难以恢复的土壤干层是黄土高原特殊的生态水文现象 ,是目前区域人工植被生态系统不稳定性的体现。同时表明 ,黄土高原营造的人工林尚不能达到涵养水源之功能。  相似文献   
10.
饲料中添加包膜氨基酸对异育银鲫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别进行了两个试验考察包膜氨基酸的作用效果。试验一以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赖氨酸、蛋氨酸,测定了其水中溶失率。结果表明,晶体赖氨酸、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赖氨酸的水中溶失率分别为57.0%、14.3%、21.3%;晶体蛋氨酸、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蛋氨酸的水中溶失率分别为87.7%、19.0%、28.0%,晶体氨基酸经硬化油脂、明胶包膜后,其水中溶失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二在鱼粉含量为9%的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晶体、硬化油脂包膜、明胶包膜的0.23%赖氨酸和0.09%蛋氨酸,饲养平均体重为2.48g的异育银鲫鱼种6周。结果表明,对照组、晶体氨基酸组、硬化油脂包膜氨基酸组、明胶包膜氨基酸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169.8%、173.3%、201.4%、200.2%,添加晶体氨酸对异育银鲫的生长无改善(P〉0.10),但添加硬化油脂包膜或明胶包膜氨基酸试验组鱼体增重率为18.6%、17.9%(P〈0.05),饲料系数下降0.28、0.37(P〈0.05),显著促进了异育银鲫的生长。对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鱼体肌肉在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组成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研究表明,晶体氨基酸经硬化油脂、明胶包膜处理后,其水中溶失率显著降低,利用性显著提高,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后对异育银鲫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