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9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197篇
  109篇
综合类   19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生态化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Inter net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时间、空间对企业的限制,信息和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同时企业生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企业管理方面,目前出现了一种“将企业视为生命有机体而非机械组织;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成长,而非利润最大  相似文献   
2.
3.
考虑了一类具有多个时间点重置执行价格的欧式熊市(或牛市)重置权证定价.应用鞅定价方法和多维正态分布函数,得到了该类权证价格的显示解和Δ对冲策略,推广了Gray和Whaley的单时点重置权证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水热电化学法制备LISICON薄膜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体系中制备Li-3+.x.V-1.-x.Si-.x.O-4薄膜很困难,制备Li-3V-1-.x.P-.x.O-4薄膜是可行的.碱性水溶液体系中SiO-2与OH-,Li+反应生成Li-4SiO-4,V-2O-5与OH-, Li+反应生成Li-3VO-4, Li-3VO-4与Li-4SiO-4反应生成Li-3+.x.V-1-.x.Si-.x.O-4,其中,生成SiO4--4离子的反应是关键步骤,.a.-OH-≥1.0 mol/L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a.-Li+>1.0 mol/L时,SiO4--4与Li+反应生成Li-4SiO-4.碱性水溶液体系中H-2PO--4与OH-,Li+反应生成Li-3PO-4,V-2O-5与OH-,Li+反应生成Li-3VO-4,Li-3VO-4与Li-3PO-4反应生成Li-3V-1-.x.P-.x.O-4..a.-OH->0.15 mol/L时,可生成VO3--4和PO3--4..a.-Li+>0.5 mol/L时,VO3--4和PO3--4分别与Li+反应生成Li-3VO-4和Li-3PO-4.  相似文献   
5.
6.
7.

 

结合国外图书馆网上实时参考咨询服务的研究与试验情况,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基于实时的虚

拟参考咨询系统的功能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桂西北倒石堆型岩溶坡地土壤的137Cs分布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查明岩溶坡地土壤的137Cs分布特点,以判别137Cs法是否适用于岩溶坡地土壤流失量的测定,在桂西北开展了倒石堆型岩溶坡地土壤137Cs分布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无侵蚀的岩溶坡地土壤137Cs空间分布具有土壤的137Cs面积活度远低于区域本底值、表层土壤<2 mm样品的137Cs比活度高、137Cs空间分布变异大等特点.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粒度粗,土层薄,137Cs吸附总量有限;(2)岩溶坡地裸石面积比例大,137Cs降尘核爆期间流失比例高;(3)土壤中碳酸盐颗粒的溶蚀,促进了吸附137Cs尘埃的洗失等.合理解释无侵蚀岩溶坡地表层土壤的137Cs面积活度低于137Cs本底值的现象,对评价137Cs法测定岩溶坡地土壤流失量的适用性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不宜用现行的137Cs示踪方法测定岩溶坡地的土壤流失量.  相似文献   
9.
广西喀斯特次生林地表碳库和养分库特征及季节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自然保护区原生林为对照,调查了广西喀斯特区处于同一次生演替序列中的灌丛、藤刺灌丛、乔灌丛3个群落的地表凋落物存量,同时对凋落物层和土壤表层(0-5 cm)的有机碳,全氮、磷、钾等养分元素的含量、贮量状态及其雨季前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凋落物存量及有机碳、全氮贮量随演替阶段上升均呈增高趋势;除全磷外,土壤的有机碳和养分元素含量与凋落物层贮量相关性显著(p<0.05);雨季期间,凋落物迅速分解,地表凋落物的分解量要大于当季凋落量,并且次生林的凋落物分解与养分释放量显著高于原生林;雨季后,各群落有机碳和养分的凋落物层贮量以及土壤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凋落物层贮量下降显著的是藤刺灌丛与乔灌丛.土壤养分含量则在灌丛与原生林阶段下降更为明显.在从灌丛向顶级群落演替的进程中,森林的自养能力可能存在一个先增高再降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抗蚀性是反映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土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团聚状况、团聚度、分散率和<0.05 mm粉黏粒含量等7个指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探讨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原生林和次生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P<0.05)高于撂荒地、坡耕地和人工林,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坡耕地和人工林高,但差异不显著。原生林、次生林及撂荒地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及团聚状况显著高于坡耕地及人工林,但其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及分散率显著低于坡耕地;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显著高于次生林,但与原生林、撂荒地和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人工林土壤分散率则与坡耕地类似,显著低于原生林、次生林及撂荒地;原生林、次生林土壤团聚度与撂荒地、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人工林;次生林、撂荒地及人工林<0.05 mm粉黏粒含量与原生林、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但坡耕地土壤<0.05 mm粉黏粒含量显著高于原生林。由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得到土壤抗蚀性强弱顺序为:原生林>次生林>撂荒地>坡耕地>人工林。因此,喀斯特地区人为干扰严重降低了土壤的抗蚀性,耕地通过撂荒方式能够提高土壤抗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