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东北地区土壤碳、氮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利用ArcGIS和GS+地统计软件,分析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SOCC)和土壤全氮含量(STNC)空间分布特征,并从8个自然因子和土地利用方式(LUT)中辨析主控因素及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东北地区SOCC、STNC属于养分分级的中等偏上水平;SOCC、STNC的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均为高斯模型,块金效应分别为36.56%和43.76%,具有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性;SOCC、STNC空间分布为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降低.SOCC、STNC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经度(L0)、纬度(La)、海拔高度(H)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温(MAT)、pH、土层厚度(d)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年均降水量(MAP)相关性均不显著(P>0.01);东北地区影响SOCC、STNC的主控因素为CEC、L0、LUT、pH和MAT;所有相关性因子共同解释SOCC、STNC变异性的30.10%和29.20%,其中LUT解释部分分别占总解释程度的10.96%和5.82%.自然因素特别是土壤性质对该区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的影响仍然起到主导作用,但耕地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自然因子对土壤碳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保措施对褐土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市延庆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不同水保措施的径流小区为对象,研究了水保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为:(1)仅采用工程措施会破坏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特别是粒径为5~8mm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并降低土壤大团聚体的水稳定性;采用植物措施后可以明显增加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特别是增加了2~5mm和5~8mm粒径的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并明显提高土壤大团聚体的水稳定性;(2)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和大团聚体的水稳定性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对水土保持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