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对滨海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迁移效应,为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在山东省日照市黄家塘湾滨海湿地选取不同互花米草入侵年限的斑块,以5 cm为间隔采集0~30 cm沉积物样品和互花米草样品,分析沉积物和互花米草不同部位中重金属元素Cu、Zn、Pb和Cd的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生物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湿地沉积物重金属Cu、Zn、Pb和Cd 的含量范围为5.94~31.94 mg(kg-1,18.59~56.87 mg(kg-1,4.76~30.36 mg(kg-1,0.021~0.083 mg(kg-1,整体低于研究区域重金属环境背景值;但Cu、Pb在0~15 cm内存在轻度污染;与光滩湿地相比,互花米草入侵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增加,且随互花米草入侵年限增加,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呈增加趋势,在上层(0~15 cm)表现尤为显著;互花米草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累积存在一定差异,大致表现根>叶>茎;不同重金属在根部的富集效应表现为Cd > Zn > Cu > Pb,互花米草对重金属转运效应为Pb > Zn > Cu > Cd。相关分析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累积与互花米草入侵对湿地沉积物粒度组成、有机质含量及pH的改变密切相关。不同重金属在沉积物-植物体系的迁移转运差异则主要与互花米草各部位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激光法与湿筛-吸管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的转换及质地确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湿筛-吸管法是测定土壤颗粒组成(PSD)的传统方法,而激光法则是新兴的土壤颗粒测定方法,为了明确二者测定数据间的转换关系,应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了中国6个主要土纲的265个土壤样品。结果表明,激光法测定的土壤黏粒含量明显地小于湿筛-吸管法测定的数据,激光法测定的土壤粉粒含量明显地大于湿筛-吸管法测定的数据,而对于土壤砂粒含量的测定结果二者互有高低。两种方法测定的黏粒、粉粒和砂粒间均分别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甚至按照美国的7级分类标准,每个粒度级别在两种方法间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按照激光法和吸管法测定数据间的转换关系式得出了用激光法测定数据的砂土、壤土和黏土质地划分界限,从而能够应用激光法测定的数据直接进行质地划分,这对于推动激光法在土壤学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动土壤科学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多个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演变过程的结果。研究在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西部地区采集两个典型的土垫旱耕人为土剖面,研究常量元素K、Na、Ca、Mg、P、Fe、Al、Ti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土垫旱耕人为土剖面中,K、Fe、Al、Ti呈中高型分布,Ca、P、Na、Mg呈中低型分布。各元素的迁移能力表现为:Ca最强,P、Na、Mg、K次之,Fe、Al、Ti比较稳定。Ca、P、Na、Mg在剖面上的中低型分布主要是由自然环境下元素自身的淋溶迁移引起;稳定元素Fe、Al、Ti和弱迁移元素K在黏化B层(2Bt1层、2Bt2层)和干润淋溶土表层(2A层)的峰值则主要是由于暖湿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的强烈淋溶而呈现的相对富集。研究表明,关中地区典型土垫旱耕人为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气候的变化,人为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有机碳和磷等养分元素在表层的富集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山东省日照市茶园土壤硒含量状况,继而为优质高效的茶叶生产提供参考,在日照市茶叶主产区采集61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测定土壤硒含量及相关理化性质,分析母质、土壤理化性质、种植年限等因素对土壤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市茶园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13~0.204 mg/kg,均值为0.0897 mg/k...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日照市茶园产量、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促进茶园良性发展,采集日照市茶园表层(0 ~ 20 cm)土壤样品159个,[方法]分析土壤样品中的pH值和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含量状况,并运用模糊评判法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日照市茶园土壤的pH值变化范围为3.48 ~ 6.84,茶园土壤整体pH处于适宜范围,部分土壤pH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缺乏状态,空间差异较大,46.54%的土壤样品处于三级茶园养分标准;各茶区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较为适宜,但区域差异明显。[结论]日照市茶园土壤IFI值范围为0.342 ~ 0.984,大多数处于Ⅰ、Ⅱ级,属于中等水平,所占比例为81.13%,Ⅰ级占57.86 %,包括皂户沟、后马庄、薄家口、老龙窝、南陈家沟和后黄埠;属于Ⅱ级的茶区分别是下大峪、崖头村、常家庄、苏家村和瀚林春。  相似文献   
6.
运用 Image J 软件分析土壤结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毕利东  张斌  潘继花 《土壤》2009,41(4):654-658
以土壤团聚体、土壤裂隙以及土壤优先流特征数码图像为研究对象,介绍了Image J软件在土壤结构特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马尾松林地表层土壤团聚体圆度大于母质层土壤颗粒的圆度;②运用图像测量方法能够快速地测定土壤裂隙几何特征以及土壤收缩曲线;③土壤优先流示踪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红壤性水稻土犁底层具有显著的防渗功能,而同一土壤剖面内土壤连通性孔隙存在较大的空间分异.最后,本文还对以上研究结果和图像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是茶园土壤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会改变土壤中含铝矿物的结晶状态,影响铝的赋存形态,进而影响茶树生长环境。【方法】以日照市主要茶园土壤类型——棕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与草酸)对茶园土壤活性铝形态分布的影响;并以柠檬酸为例,研究有机酸浓度和pH环境条件对土壤活性铝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3种有机酸均可显著提高茶园土壤中交换态铝(Ex-Al)含量,提升幅度顺序为柠檬酸>苹果酸>草酸;有机酸也可提高土壤中有机结合态铝(Or-Al)含量,且柠檬酸表现更为显著;随柠檬酸浓度增加,有利于土壤中的铝向Ex-Al和无机吸附态铝(In-Al)转化;经柠檬酸培养处理的茶园土壤中Ex-Al、Or-Al、铝的水合氧化物和氢氧化物(Hy-Al)、腐殖酸铝(Ha-Al)含量随pH升高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有机酸显著影响茶园土壤中活性铝的含量及形态转化。加强茶园科学管理,有效缓解土壤酸化可降低铝毒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潘继花  张甘霖 《土壤学报》2009,46(6):982-990
土壤中元素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多个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过程的结果。为探讨人为因素和自然成土因素在土垫旱耕人为土(塿土)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本研究在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西部的渭河三级阶地上采集两个典型的土垫旱耕人为土剖面,以马兰黄土作为成土强度的参照样品,采用Zr作为稳定元素,研究痕量元素Cu、Zn、Pb、Rb、Sr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受介质的吸附、碳酸钙等易淋溶组分的淋溶淀积、作物吸收等因素影响,痕量元素Cu、Zn、Pb、Rb在剖面上总体呈中高型分布,即在干润淋溶土表层(2A层)和黏质化B层(2B t层)含量有所增加而表现为富集;而Sr则发生强烈迁移,在2A层、2B t层含量显著降低。在埋藏耕作层(Aupb层)、亚耕层(Aup2层)和现代耕作层(Aup1层),自下而上,Cu、Zn、Pb的含量呈缓慢增加趋势,但只有Zn的富集系数在YL01剖面0~15 cm内大于1.1,说明土壤发生过程是导致土垫旱耕人为土剖面中某些层次元素相对富集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对土垫旱耕人为土痕量元素的影响很弱,且主要在表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乌裕尔河湿地自然径流区和人为控制区各两个样带的土壤有机质、TN、TP在垂直于径流方向上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坡面径流和洪泛作用的影响下,表层土壤有机质、TN、TP表现出较高的空间异质性,在垂直于径流方向上呈现出累积-消减的趋势,0~15 cm土壤累积-消减趋势明显大于15~30 cm土壤,自然径流区的哈塔、龙安桥样带累积-消减趋势明显大于人为控制区的石家店、龙泡子样带,并应用空间输出/累积系数SEC进行量化和模拟,讨论了不同的土壤养分类型、湿地水文情势随机性及缓冲带植被群落结构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茶树是典型的聚铝型植物,茶园土壤中过量的铝会抑制茶树根茎叶的生长,降低茶叶品质。本研究以日照市茶叶主产区的110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为试材,采用连续浸提法研究日照市茶园土壤铝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日照市茶园土壤全铝(T-Al)含量范围为9.82~28.99 g/kg,土壤活性铝(Tac-Al)总量为920.50~4007.23 mg/kg,平均占全铝含量的12.52%;土壤各形态活性铝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铝的水合氧化物和氢氧化物(Hy-Al)>腐殖酸铝(Ha-Al)>交换态铝(Ex-Al)>有机结合态铝(Or-Al)>无机吸附态铝(In-Al),其中Hy-Al与Ha-Al占活性铝总量的90%以上,是日照市茶园土壤活性铝的主要形态;与未植茶地相比,茶园土壤全铝和各形态铝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T-Al含量主要受母质和成土过程影响;Ex-Al和Or-Al与土壤pH值及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随土壤pH的降低和有机质的增加而增加;Hy-Al及Ha-Al与游离铁显极著正相关,反映了成土作用强度的影响;随植茶年限增加,T-Al和Ex-Al含量呈先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