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地处榆中县北部干旱山区的中连川乡,与定西、靖远、会宁三县相接,全乡辖12个行政村,共有2450户,10200多人,总面积达240多平方公里,拥有耕地50500多亩。全乡平均海拔2300m,无霜期140d,年降雨量250mm,年均气温7.70℃.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相似文献   
2.
从仪器和工具准备、场地选择、测定程序等方面介绍了测定田间持水量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四川木里地区历史气候观测资料(1960—2013年)及IPCC对未来(2010—2039年)的气候预估,研究该地森林气候环境;结合森林雷击火发生的必要条件即云地闪数据(2009—2015年),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云地闪状况。结果表明,木里地区气候呈变干变暖的趋势;该地气温呈较强增加趋势,未来增温趋势略有下降;该地降水量呈弱减少趋势,未来这种减少趋势增强。云地闪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在年时间尺度上,以2014年为拐点,之前云地闪数量呈现减少趋势,之后增加;在季节分布上,云地闪次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主要分布在4—10月,其中6月份最多,占年总量的33.9%;在空间分布上,随着春、夏、秋季节变化,以该地区28.6°N和100.8°E中轴线为参照线,春秋季云地闪核心区集中在地势相对较低的东南部区域,夏季则扩散到整个地区。云地闪在3、8、10、12月均呈现出与气温变化强正相关、与降水量较弱负相关性,其中尤以3、10月最为突出。因此,随着气候的干暖化,云地闪增加导致的森林雷击灾害极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网箱养殖草鱼的稳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2001-2018年西南地区NDVI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西南地区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下的NDVI动态特征,为该区天然林保护政策的科学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1—2018年MODIS NDVI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气候数据,结合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探讨人为和自然因素下西南地区植被动态变化。[结果] ①各类型植被NDVI均逐年递增,增速最快的是农用地和稀树草原。岷江—乌蒙山以东是NDVI高值区和显著改善趋势区;加上云贵高原南缘,显著改善趋势区占总面积的67.09%。②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的林业政策促使低NDVI植被向高NDVI植被转变是西南地区NDVI增加的原因之一。其中贡献度最大的是稀树草原类型向森林类型的转化,2001—2018年转化面积达73 693 km2,净转化率逐年提高,主要分布在岷江—乌蒙山以东。③气温与不同植被NDVI的正相关性大于年降水量,在岷江—乌蒙山以东,NDVI与气象要素的正相关性都较高。在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加的条件下,41.8%的NDVI增长与气温和降水有关,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32.35%和14.54%。[结论] 随着20世纪末以来的天然林保护政策实施以及暖、湿化区域气候变化等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2001—2018年西南地区NDVI持续增加,这种增加特征在岷江—乌蒙山东、西两侧表现差异,东侧森林增加面积、NDVI改善趋势普遍高于西侧。  相似文献   
6.
杨艳蓉  王振会  郭凤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24-14927
从夏季雷暴条件下闪电、对流、降水3个显著特征出发,分析地闪(CG)与降雨之间的时空对应关系,为雷暴研究和数据应用提供个例支持。选择江苏省一次强度大、持续长的强雷暴过程,把降雨和CG资料按时间、空间、强度等分组对应,经分析表明,①-CG在总地闪中占绝对数量,大多数-CG数密度比例和降雨有正相关关系,雷暴开始初期,多出现负地闪时间提前于降雨约10 min的情况;当+CG数密度比例、强度均增加时,地面基本无降雨,配合雷达资料和云中电过程理论分析,可能是由于出现冰雹龙卷或者电荷反转造成;②-CG与降雨的时空一一对应关系优于+CG,且时空对应情况下两者数值关系类似幂函数。  相似文献   
7.
榆中县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高度2150-2450m,年均降水量350mm左右,蒸发量1450mm,年均气温5℃,无霜期114d,区内无任何可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属典型的半干旱山地雨养农业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作物以小麦、马铃薯、豌豆三大作物为主,由于干旱严重、无霜期短等原因,种植玉米保苗困难,难以成熟,很长时间以来,玉米种植在该地区一直是一个空白。近些年随着集雨节灌工程的实施和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科技人员在该地区试验种植地膜玉米取得了成功,并收到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现已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这项技术已成为该地区群众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产量、发展养殖业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