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新疆地区盐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新疆地区盐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问题,选取了该地区8个典型的盐土剖面,通过分析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物理化学性质,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确定8个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划分出其所属高级和基层分类单元。结果表明,供试剖面包括盐结壳、钙积层、石膏层、盐积层等11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可划分为盐成土1个土纲,正常盐成土1个亚纲,干旱正常盐成土、潮湿正常盐成土2个土类,普通干旱正常盐成土、潜育潮湿正常盐成土等6个亚类;按照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划分为壤质混合型石灰性温性-普通干旱正常盐成土等7个土族和陶家宫系等8个土系。  相似文献   
2.
杜凯闯  王文静  吴克宁  查理思 《土壤》2018,50(4):832-840
分析古土壤特征是获取古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文化遗址区古土壤特征来推导不同时间尺度下原始农业信息日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选取河南仰韶文化遗址区内的文化剖面和自然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者的孢粉、炭屑、有机碳同位素、植硅体等古土壤特征定量分析,推测当时的粮食作物等原始农业信息。结果表明:通过分析两者的孢粉、炭屑,发现当古人类活动开始增强后,对于生存、生活所需的植物,古人类有选择性地种植和采摘,导致禾本科含量增加明显,藜科含量也较高,而利用价值不大的植物则因居住、耕作需要而被砍伐、焚烧,导致木本、蕨类含量减少。通过有机碳同位素和植硅体分析,发现在古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以C_3植物为主的自然植被类型转变为以C_4植物为主的人工植被类型,其遗址区内农作物以粟、黍为主,并发现有水稻,推测该遗址在仰韶晚期处于"北粟南稻"交错地带。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7个典型干旱土和盐成土的代表性单个土体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基于剖面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确定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中的归属.研究过程中发现CST对于干旱表层的判定条件与盐积正常干旱土的定义有矛盾之处,致使分类时将一些含有盐积层的土壤划归到干旱土中,从而使干旱土扩大,盐成土减少,不利于盐成土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