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使用气象产量指数(IDw)评价了气候条件对山西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同时注意到山西省天然降雨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及地处全国气候过渡带东沿等事实。分析认为山西省无人工灌溉条件的山区,只要充分利用天然降雨,辅以相应措施,就可自我调节与缓解干旱为害。山西省传统抗旱技术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中心,适应了这一要求。因此,这一技术出现于山西省,特别是山西省东部,具有较好效果,并能长久流传下来有其气象学原因和深层次的科学内涵,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气象产量指数指示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了山西省1949~1988年气象产量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发现山西气象产量指数极差大、变幅大,与降水相关密切,涝或偏涝年均可获正常以上收成,反之旱或偏旱年则多数减产.与气温关系不密切且为反相关.可见,山西气候状况降水较少、平均雨量不敷农业需求,是制约农业生产的根本因素.山西多样的气候使得气象产量变化也呈多样性,一些区域与另一些区域(面积比约为4∶6)为反相关,由于这种互补性使山西难以形成全省性灾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