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17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对养猪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原之一,猪和野猪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野猪可呈隐性携带传播病毒,在该病流行中的作用需要给予重视。近20 a来,有关免疫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尽管疫苗已经应用很多年,但是它却不能提供全面的保护作用。本文着重从病毒受体、抗病毒先天性免疫反应、病毒的免疫调节以及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特征与作用等病毒的免疫生物学方面展开讨论,并就未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推动野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研究Nacl浓度与小麦幼苗生长分裂的关系及对小麦幼苗的遗传损伤。实验结果表明:小麦幼苗生长在含NaCl的介质中,其幼苗生长被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幼苗的分裂指数、遗传损伤与盐浓度间有一定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有丝分裂指数与处理浓度间呈负相关。这表明:NaCl浓度高或作用时间延长时对小麦细胞具有遗传学毒性,小麦幼根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可以作为监测环境中NaCl含量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南水北调东线过水区南四湖富营养化问题,利用沿湖流域典型种植模式——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选择材料易获取的几种施肥措施,采用田间原位安装淋溶水采集器和地表水径流池收集水样,室内分析不同处理防控氮磷养分流失的效果。结果表明:各施肥措施在作物不同茬口均能降低氮磷养分的随水流失,不同模式防控养分流失效果有差异;氮径流损失中,硝态氮占主要比例,玉米季和小麦季分别为82.7%~86.4%和94.2%~96.5%,而淋溶途径中硝态氮比例略有下降;径流为氮损失的主要途径,玉米茬口氮损失比例占轮作周年的67.0%~71.4%;磷径流损失中可溶性磷和颗粒磷比例相当,而淋溶磷以可溶性磷为主;淋溶途径损失的磷养分比例稍高,仍以玉米茬口总磷损失为主,占54.4%~63.1%;防控氮磷流失结合周年作物产量,玉米上使用减量控释氮肥或优化施肥配合秸秆还田、小麦上优化施肥或使用减量控释氮肥是相对理想的养分运筹搭配模式。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地膜残留及典型覆膜作物残膜系数   总被引:13,自引:14,他引:13  
为阐明华北地区残膜污染现状及当年地膜残留系数,2008-2011年采用问卷调查及样方检测方法对华北地区主要作物的地膜残留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在此基础上2011-2014年通过定点试验监测方法研究典型覆膜作物(花生、棉花)的地膜残留系数。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土壤耕层地膜残留强度分布范围为0.2~82.2 kg/hm2,其平均值为26.8 kg/hm2。区域内不同作物和不同省份间地膜残留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花生和棉花地膜残留强度较高,分别为32.0和31.8 kg/hm2;华北地区所有省份中,河北省农田地膜残留强度最高,为36.8 kg/hm2。2011年,华北地区农田地膜残留总量为14.8万t,其中地膜残留总量居前3位的作物是蔬菜(5.5万t)、棉花(3.9万t)、花生(3.0万t),占残膜总量的83.8%。3 a的地膜残留系数定点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和棉花的地膜残留系数分别为9.7%和14.3%,如果一直沿用目前的地膜使用模式,预计到2021年,花生地和棉田的地膜残留强度将会达到69.1和70.4 kg/hm2,超过国家农田残膜限值标准,成为残膜污染区域。研究可为华北地区残膜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模型定量分析不同水肥管理对设施菜地氮素损失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设施菜地合理水肥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0—2011年在山东寿光设施大棚设置了4种水肥管理模式:对照+畦灌(CK)、传统施肥+畦灌(FP)、优化施肥+畦灌(OPT)和传统施肥+滴灌(RI)。利用EU-Rotate_N模型模拟了两个生长季(春夏茬和秋冬茬)各处理下设施黄瓜地的产量、氮素淋失和气体损失等,并计算了水氮利用效率。【结果】两个生长季内滴灌处理(RI)比畦灌处理(CK、FP和OPT)节水约60%,且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2倍多。在各施肥处理中,春夏茬和秋冬茬黄瓜的氮素气体损失分别占施氮量的16%—19%和6%—11%,氮素淋失量分别占施氮量的14%—57%和20%—55%,其中OPT和RI处理的氮素淋失量比FP处理分别减少了19%—31%和63%—76%。OPT处理两茬黄瓜的氮素利用效率比FP处理分别提高了3%和7%,而RI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比FP处理分别提高了41%和44%。【结论】氮素淋失是设施菜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滴灌和优化施肥均能有效地减少菜地土壤硝态氮的淋失,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徐钰  张民  杨越超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5):65-68,8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美国铜基杀菌剂Kocide2000(KCD)、新型波尔多液营养保护剂(BNPP)、传统波尔多液(BDM)、五水硫酸铜(CS)四种铜制剂及添加3%有机物料后对棕壤生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铜制剂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刺激作用,而对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尤以BDM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率最强,高浓度处理下则未能检测出2种酶活性。施用铜制剂还显著影响了土壤的生物学指标,表现为土壤基础呼吸和代谢熵升高,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的生物学指标和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效铜呈显著性正相关或负相关。此外,铜制剂的施用增加了土壤中有效铜、锌(BDM除外)含量,而有效铁、锰含量降低。4种铜制剂中BDM对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CS,BNPP与KCD对土壤的影响相当。增施有机物料可缓解铜制剂对土壤生物学和酶活性的影响,但能增加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还田和施氮方式对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秸秆不还田(SN)、秸秆还田(SR)、施用缓控释氮肥(SRC)和氮肥条施(SRR) 4种处理对小麦季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农田土壤是N2O的排放源,施肥+灌溉会引起N2O的排放高峰,一般会持续1~2周,N2O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40%以上。麦季3个生育期中,越冬前N2O的排放量最高,占整个生育期的50%,其次是越冬后,而越冬期排放量最低,约占20%。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N2O的排放,SR比SN处理增加48.6%的排放量。施用新型肥料或采用氮肥条施可以降低N2O的排放,并提高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尤其是后者效果最佳,能够起到增产减排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南方温暖多雨,日照少,黄桃营养生长旺盛,生长与结果矛盾突出,难以达到高产稳产。为此,从1978年开始进行了黄桃矮化中间砧的试验。试验选用3种砧木: 1.大连农科所提供的毛樱桃(Cerasus tomentosa(Thunb.)Wall.)实生播种作砧木;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农业污染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省的农业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日益严重使产地环境质量问题日趋突出,对优势农产品的生产与出口构成巨大威胁。从化肥、畜禽粪便、生活排污、秸秆、农药、地膜6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山东省农业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了2001—2006年主要污染源中氮、磷元素的排放量与流失量。结果表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与农业废弃物的大量产出及不合理利用,是目前山东省农业污染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对氮、磷流失负荷的贡献上,畜禽粪便、化肥与生活排污是农业污染的3种主要污染源,2006年3种污染源共造成6.73×105t氮素与1.35×105t磷素流失,其中畜禽粪便、化肥与生活排污分别占50.78%,41.99%,7.22%与80.30%,11.78%,7.93%;山东省农业污染在源头预防层次上应重点加强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高效施用技术,二是畜禽粪便等农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施肥方法对小麦专用控释氮肥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小麦生产过程中适宜的控释氮肥品种及其施用方法,为小麦控释肥的一次性机械化施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均不同的3个小麦优势产区,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同等优化施肥情况下,自制小麦专用控释氮肥的不同施用方法(撒施旋耕CRF1、种子正下条施CRF2、种子侧下条施CRF3)对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同时与常规尿素施肥(尿素一半基施一半返青拔节期追施CK1、尿素全部作为基肥撒施旋耕CK2)和不施氮肥(CK0)肥效进行对比。【结果】泰安棕壤小麦产量介于7 021-7 683 kg·hm~(-2),CRF1与CRF2分别比CK1增产6.1%和3.5%,但差异不显著,CRF3与CK1产量差异不显著,CRF1、CRF2小麦产量显著高于CK2,分别增产9.4%和6.7%。茌平潮土小麦产量介于4 576-5 193 kg·hm~(-2),CRF1与CK1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CK2,增产11.3%。桓台褐土各施氮肥处理的小麦产量介于5 222-5 830 kg·hm~(-2),CRF1、CRF2、CRF3均与CK1产量无显著差异,CRF1产量显著高于CK2,增产10.8%。三地均以CRF1的小麦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较高,CRF2与CRF3无显著差异。在泰安棕壤,CRF1与CRF3的籽粒氮素分配率显著高于CK1与CK2。桓台褐土CRF1、CRF2和CRF3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6.7%、49.5%和50.2%,3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K1和CK2差异不显著。控释氮肥的3种施肥方法对干物质在小麦籽粒与秸秆的分配、籽粒氮含量与积累量以及氮素的盈余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茌平和桓台0-90 cm土层以CRF2和CRF3的硝态氮含量较高,泰安以CK1与CK2的硝态氮含量较高,CRF1相对最低。【结论】自制小麦专用控释氮肥在减量优化施肥的情况下,采用撒施旋耕的施肥方法有利于小麦的稳产或增产以及生产成本的节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