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7篇
  4篇
综合类   3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仔鱼的成活率是水产养殖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仔鱼开口摄食的状况决定仔鱼成活率的高低,也决定着鱼苗的质量。不同饵料对仔鱼适口性、可得性、营养物质需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探究其对仔鱼开口摄食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仔鱼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多种开口饵料特征以及饵料搭配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促进苗种培育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黑龙江东部的张广才岭选择典型次生杂木林进行不同采伐处理,一个生长季后测定了土壤潜在碳矿化速率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经过90d的培养,土壤潜在碳矿化速率和碳矿化总量在所测定的土层中(0-10 cm,10-20 cm,20-30 cm)均表现为:50%强度采伐>皆伐后农作>25%强度采伐≌对照>皆伐后造林的变化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在3个土层50%强度采伐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50%强度采伐显著高于对照.在0-10 cm土层,皆伐后造林显著低于对照.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50%强度采伐显著高于对照,在20-30cm土层,皆伐后造林显著低于对照,这说明在东北温带次生林中,较大强度的择伐短期内可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而皆伐后造林可导致土壤活性有机碳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水曲柳幼林适生立地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帽儿山地区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水曲柳人工幼林生长指标进行标准地调查,并运用数量化方法研究了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立地因子。结果表明: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坡位,土壤A层厚,坡向和坡度,其中坡位为主导因子。水曲柳人工林在中上坡位生长最好,在下坡位生长差。根据立地因子划分了34个立地类型。此外对不同立地类型的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养分并不是限制水曲柳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在中温带的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采集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表层(0-10cm)土壤,进行室内有机碳矿化培养。先在不同温度(5,15,25,35℃)下干土培养3d,然后进行不同水平的增湿处理(土壤含水率为25%,50%,75%,100%)继续培养11d。结果表明:加水增湿后两林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被激发并在短时间(1~4d)内达到最大值,不同处理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最大值变化范围为15.94~212.65μg CO2-C/(g.d),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16.75~110.85μg CO2-C/(g.d)。两林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量随处理湿度的增加而增大,但落叶松人工林100%湿度处理在培养温度超过5℃时,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量却低于75%湿度处理。高温(≥25℃)和高湿(50%~100%)条件下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明显大于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而且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湿度敏感性系数(k)和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均大于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这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干湿交替可导致次生林土壤较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损失更多的碳。  相似文献   
5.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适宜经营密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间伐研究缺乏长期定位资料的状况,对东北东部林区同一立地条件下、同一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取不同密度经营指数(近似0.7、0.8、0.9、1.0、>1.0)进行了间伐,并长期记录其生长状况,研究其间伐的长期效果。结果表明:到达成熟期时,样地内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是随着经营密度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即间伐强度越大,林木的平均胸径越大。而不同的经营密度指数对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综合研究认为:落叶松人工林适宜采取的经营密度指数为0.7、0.8。  相似文献   
6.
立地条件对长白落叶松养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立地指数为11(差)、13(中)和17(好)的长白落叶松人工幼林作为研究对象,以氮、磷、钾为例,对其根(粗根边材、粗根心材、中根、小根)、树干(边材、心材)、枝(新鲜树枝、立枯枝)、树皮(新鲜树皮、死树皮)和针叶进行了养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根(l≤2cm)、活枝、针叶中氮的质量分数,以及粗根(l≥5cm)、树干边材、针叶中磷的质量分数,和活树皮中钾的质量分数在3种立地条件下的林木之间,分别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其他器官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在3种立地条件下的林木之间无显著差异;树干边材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树干心材,而粗根心材和粗根边材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方面无显著差异;新鲜树枝和新鲜树皮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立枯枝和死树皮;小根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中根(2相似文献   
7.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皆伐后栽植的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幼龄林为对象,调查了树高和胸径,分析了胸径对施肥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杂种落叶松田间栽植3年后,91.67%的样地的平均树高超过130cm,年高生长量普遍超过30cm;在人工林幼龄林初期,杂种落叶松的胸径对施肥的响应特征不甚明显,但有增加的趋势;施肥3年后,施肥处理的杂种落叶松平均胸径比对照增加0.45cm,提高15.25%;在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皆伐迹地上更换造林树种时,可考虑栽植杂种落叶松。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对杂种落叶松二代林造林微环境和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落叶松二代林造林微环境、促进造林后幼林的生长,在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落叶松二代林造林过程中采用了地膜覆盖效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造林时铺设地膜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表层(0~10cm)温度和土壤上层(0~30cm)含水量(P0.05),生长季的初期(5月)、中期(6月)和末期(10月),土温分别提高0.9、1.6、0.7℃,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5.2%、1.8%、1.9%。覆有地膜的落叶松的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均显著高于无地膜处理(P0.05),造林当年和第二年,覆膜与不覆膜的高和地径增幅分别为16.78%和3.23%及32.70%和21.21%。试验证明,落叶松造林过程中铺设地膜能够有效促进落叶松二代林成林阶段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修枝强度对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生长、光合作用及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选择20年生的水曲柳人工林,在春季采用修除树高30%、40%、50%和60%以下枝条4种强度进行修枝,并于修枝后的6—9月份进行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氮质量分数及细根非结构性碳质量分数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强度修枝处理的水曲柳平均胸径生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各修枝强度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且随修枝强度增加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在50%和60%修枝处理时,6—8月份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各修枝强度处理的叶片氮质量分数、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气孔导度均高于对照,且叶片气孔导度随修枝强度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与净光合速率随修枝强度的变化规律相似;经各修枝强度处理的细根总非结构性碳质量分数呈低于对照的变化趋势,而且60%修枝处理在整个生长季总非结构性碳质量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p0.05)。上述结果说明,修枝引起叶片氮质量分数和气孔导度增加,可能是导致净光合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而且修枝后水曲柳通过增加净光合速率的方式,补偿了修枝对生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帽儿山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相邻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CH4和N2O通量,结果表明:次生林转变为落叶松人工林后土壤年CH4吸收和年N2O排放通量均显著增加,分别为次生林的1.2倍和3.6倍。两林分CH4和N2O通量表现相似的季节动态,生长季土壤CH4吸收通量和N2O排放通量均高于非生长季。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土壤CH4吸收通量与土壤温度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相关性。次生林转变为落叶松人工林后,落叶松林地较厚的凋落物层改变了林地土壤水分的格局,影响了土壤的CH4和N2O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