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8篇
  1篇
  201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第一家全民所有制花卉盆景集团公司——“岭南花卉盆景实业(集团)公司”,于1991年4月8日在广州市芳村正式成立。广东省、广州市和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领导杨资元、杨毅、张谦、苏本一等参加了剪彩仪式,国内各界有关人士、港澳台  相似文献   
2.
在去年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上,广州盆协送展的挂壁雀梅盆景(见图)造型奇特,雄伟壮观,获佳作奖。这一作品,根系丰满,盘根错节,刚劲如铁;主干粗如杯口,自根颈部自然顺势垂弯,倒挂悬飘在一个旧陶挂壁盆外,长达125厘米,跌岩虬曲,势如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枝叶顺势均布倾斜的部位,疏密  相似文献   
3.
我国栽培的紫薇品种繁多,花有红色,亦有白色和紫中带蓝的,分别称为红薇、银薇和翠薇。你想有一棵三彩紫薇盆景吗?用人工嫁接法可以实现,方法有二: 一.老桩芽接法亦称老桩交接法,即采用生长较旺的紫花紫薇老桩头作砧小,嫁接上红、白花紫薇接穗。接法是:先用修剪接顶芽的办法,促使砧木在较低的位置上多出几个分枝。待分枝已木质化时,把它横向折断,并在断面中央向下直切长约3~4厘米的切口。  相似文献   
4.
以石为艺术观赏品,是我国文化生活中一种独特传统风尚。叠石成山,立石成景,在园林布局中广为运用,而以玲珑奇特之独石作为室内清供,则是别开生面的清雅装饰。古今迷于石头者不乏其人。北宋大书画家米芾每见佳石则拜,“米癫拜石”的故事传为美谈;近代盆景名家周瘦鹃先生常以奇石为伴,藏品甚丰;如今广西柳州倪吉富也  相似文献   
5.
岭南树桩盆景作品,以自然型为主,全部采用“蓄枝截干”的修剪方法。所谓蓄枝截干,就是待树木的枝干长到一定粗度时,要进行强度的剪裁,再在枝干上选留角度位置适合的新枝,待这些新枝干蓄到比枝干稍细,再次进行剪裁,使之长出横枝,以后每节都如此施行。采用这种折枝构图剪裁,枝托从小到大、由下而上取势,使枝干与叶比例恰当,上下匀称,枝干瘦硬俨如曲铁,树形近乎天然。要培植这一类型盆景,必须假  相似文献   
6.
广州芳村区是广东省最大的花卉盆景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一万二千多亩,有95%的农户从事花卉盆景生产。1985年全区花卉盆景收入突破二千万元大关。今年的花卉盆景的价格有升有降。芳村花地乡的花场苗圃种植万盆盆栽时花,如旱水鸡冠、红凤层球、黄凤尾球、百日红等时花,售价每盆在二元五角至三元。秋季白兰鲜花,丰收在望,除供应广州百花香料厂提炼香油外,四川省成都市已派人来采购白兰鲜花一万多斤,价格每公斤包括飞机运费为15至16元之  相似文献   
7.
广东盆景,在我国盆景造型艺术中,素有岭南派之称。其造型艺术贵在不露人工痕迹,酷似自然又高于自然。它的造型,多借鉴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和国画笔法,效仿古树的风姿,讲究形态和意境。有单干大树型、双干式、水影式、飘斜式、悬崖式、一头多干式、附石式  相似文献   
8.
“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山茶花因其五彩缤纷和花期之长,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但如管理不当,就会影响开花,甚至死亡,下面谈谈莳养山茶花中的五“忌”: 一、忌烈日曝晒。山茶花喜半阴半阳的环境,喜温暖湿润。在寒冷与炎热的地区都生长不好。它生长的最适温度是摄氏十八至二十五度。所以适在夏季有半阴或散光、冬季南面受全光而北面有风障的  相似文献   
9.
一、水要充足所用的水以河水、塘水、雨水等天然水为好。如用自来水需贮存一两天。含有肥皂的洗衣水,以及油污和盐质的水决不能用。入春,雀梅开始生新根发新芽,气候湿润,可视盆土是否干而定浇水次数;夏季水份容易从叶片蒸发,盆土易干燥,浇水量要相应增加,每天早晚不少于两次,还需在叶面上喷水;晚秋雀梅需要水分不多,应少浇;冬季休眠期,只要保持盆土不过干即可,如北风猛烈,也可每天浇水一次,但必须在白天暖和的中午进行。二、施肥要讲究肥施得过多,枝叶徒长,缺肥  相似文献   
10.
自己浸养水仙,先要挑选理想的水仙头。现在市上供应的水仙头大多是漳州出产的四十庄、五十庄和六十庄的规格,而二十庄、三十庄的极少。所谓庄是指水仙头的包装规格,在同一包装容器中,水仙头越大,所装的数量越少,相反则越多。家庭浸养水仙,一般可选购四十庄规格的水仙头,因为它每个约有三至四箭花,多者达五箭花,少者也有二箭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