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基础科学   7篇
  6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感染禽类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水禽,但它也可以感染多种家禽和人等哺乳动物,因此禽流感是威胁养禽业和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禽流感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易通过基因重排或基因突变而发生变异,导致新的毒株不断出现。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家禽品种繁多、养殖方式多样化,这增加了防控禽流感的难度。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禽流感的流行特点和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2.
1991~ 1998年 ,笔者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及抗菌素注入奶牛乳房内治疗奶牛乳房炎 80例 ,其中泌乳期患乳房炎 72例、干奶期 2例、分娩期乳房炎 6例。1 治疗方法  先将患病乳房内残留液挤净 ,再用 2 5 %酒精将乳头消毒 ,取加温 5~ 10℃生理盐水 2 0 0~ 40 0mL ,用通乳针注入乳房然后至上而下进行按摩 3~ 5min ,再挤净清洗液。重症者可增加清洗次数 1~ 2次。  用青霉素钠 80~ 12 80万单位、链霉素 10 0~ 80 0万单位、地塞米松磷酸钠 2 5~ 2 0 0mg、生理盐水 5 0~ 40 0mL混合后送入乳房内 ,剂量按炎症程度来加减用量。注入…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奶牛生产实践中发现 ,奶牛产犊时除人工喂给奶牛自体排除的羊水外 ,均喜舔食产床上粘附着的自体排除物。据此现象 ,将健康母牛产犊时排除体外的新鲜胎衣 ,喂给该产犊母牛。于 1992年至 1996年 ,通过 80例临床胎衣喂给与不喂给随机分组对比实验发现 ,喂给组比不喂给组奶牛产后身体恢复快 ,膘情好。第一发情期早 ,卵巢发育良好 ,子宫炎发病率低 ,配种准胎率高。健康奶牛在产犊后 ,将新鲜胎衣喂给奶牛得到良好效果。表 1 胎衣喂给与不喂给实验结果组别实验头数/头产后距第一情期间隔时间 /d卵巢发育情况 /头正常 非正常或静止子宫炎发…  相似文献   
4.
患寄生虫病时酶的研究,对于病理学过程机制的丁解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寄生物在宿主动物组织里的发生过程,酶是最有价值的信息来源,为了治疗——予防的合理化,就必须寻找对寄生虫的酶过程具有选择作用,同时又不损伤宿主机体的新的有效药物。近年来,细胞化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查明,被球虫感染的动物某些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变化。发现球虫  相似文献   
5.
6.
7.
8.
科学研究和实践观察证明,球虫病发生地同时具有大肠杆菌病和其他感染,因此探讨这些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方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全苏BHn科学研究所寄生虫学部,用养禽场病雏鸡的排泄物分离培养球虫和肠道杆菌。用这些培养的混合物实验  相似文献   
9.
在地区的一个牧场里根据艾美尔球虫病的研究进行了工作。用2.5%重铬酸钾溶液浸润的动物粪便作为诊断检查的材料。按氏法进行了粪检,计算20个视野卵囊数的方法确定侵袭强度,  相似文献   
10.
草甘膦除草剂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物资,过量使用会导致大量草甘膦及其衍生物在土壤中残留,对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威胁。通过系统阐述草甘膦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以及草甘膦对土壤生物及环境质量的影响,着重分析了草甘膦对土壤蚯蚓、微生物群落的毒理效应,草甘膦与土壤其他污染物的协同效应和草甘膦驱动土壤碳氮磷生物地球循环变化。同时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1)加强草甘膦的降解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并筛选更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提高草甘膦降解效率和修复草甘膦污染环境的能力;(2)定期开展农业环境中草甘膦的检测和风险评估,摸清草甘膦在喀斯特区的迁移路径,探索草甘膦在岩溶地质中的吸附和去除能力,以更好地评估岩溶地质的碳汇稳定性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安全性;(3)借助酶化学计量学等研究方法,探明草甘膦在土壤中的转化速率、通量以及与微生物代谢和营养需求、环境效应之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