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 receptor,TNFR)超家族在机体的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本实验室构建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数据库中筛选出TNFR(LcTNFR)基因片段,利用SMART-RACE技术克隆出大黄鱼LcTNFR基因cDNA全序列,全长2 016 bp,其中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64 bp,3'非翻译区602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 350 bp。ORF编码449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KF432416)。预测的蛋白质等电点为5.47,分子量为49.7 kD。对LcTNFR蛋白三维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6个α螺旋,不含β折叠。Blast比对分析显示,与斑马宫丽鱼(May landia zebra)的TNFR 10B-like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达74%;与斑马鱼(Danio rerio)卵巢型TNFR一致性较高,达51%;与鲫鱼(Carassius auratus)TNFRⅠ的一致性为47%。鱼类TNFR进化树分析进一步表明,LcTNFR与TNFR 10B-like、TNFRⅠ及卵巢型TNFR聚为一大支。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NFR基因在大黄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卵巢的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精巢及其它组织;其次在免疫相关组织脾脏也有较高的表达。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感染后的第2天和第4天,LcTNFR基因在大黄鱼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到第8天逐渐回落到对照组水平。本结果可为大黄鱼免疫学研究及抗病相关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