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纹稻弄蝶是竹子害虫之一。该虫在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一年发生两代,通常以蛹越冬。成虫将卵产在竹叶叶尖上,每片竹叶上只有一卵。幼虫有五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拟黑多刺蚁发育生活史及成虫不同品级形态与分工进行详细观察描述,并对幼虫龄期划分进行研究。【方法】在自然光照、温度(26±3)℃、相对湿度45%~55%的条件下,观察拟黑多刺蚁发育生活史及成虫不同品级形态与分工;根据幼虫体长、头宽、体质量、消化道长,以及幼虫形态特征等数据,并结合戴氏定律,对幼虫龄期进行划分。【结果】在试验条件下,拟黑多刺蚁卵发育期为(24.5±3.5)d、幼虫发育期为(25.0±5.5)d、蛹发育期为(20.5±5.5)d。拟黑多刺蚁幼虫期可分为4个龄期,其中1龄幼虫发育时间为(4.5±1.5)d,2龄幼虫为(5.5±1.5)d,3龄幼虫为(7.0±1.0)d,4龄幼虫为(8.0±1.5)d。【结论】描述了拟黑多刺蚁不同时期的品级分工和形态,明确了拟黑多刺蚁幼虫时期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绿牧草蝗精子发生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次对绿牧草蝗[Omocestus viridulus(Linnaeus)]精子的发生动态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和描述。精母细胞形态和细胞核形态变化等特征性指标显示:该种蝗虫精子发生过程总体可分为5个阶段:精原细胞时期、初级精母细胞时期、次级精母细胞时期、精子细胞时期和精子形成时期,最终成熟的精子通过交配活动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4.
詹光杰  奚耕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18-5520
首次对拟黑多刺蚁内生殖进行系统解剖观察。结果发现,拟黑多刺蚁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生殖腔和雌性附腺等结构组成,为典型的多滋式卵巢;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侧输精管、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雄性附腺及阴茎等结构组成,雄性附腺发达,贮精囊不明显,婚飞前雄蚁的精巢及精巢小管已逐渐退化,精巢小管的数量与其他种类蚂蚁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雄激素类似物在雄性拟黑多刺蚁性腺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雄性拟黑多刺蚁为试验材料,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雄性拟黑多刺蚁性腺是否存在雄激素受体类似物,并研究雄激素类似物在其性腺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在雄蚁的性腺内有雄性激素受体类似物的免疫阳性颗粒表达,主要分布在雄性附腺与精巢里。表明拟黑多刺蚁体内存在内源性类固醇雄激素类似物,其信号通路在调解其精卵发生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有与脊椎动物类似的性激素调控性征的通路。[结论]该研究为雄激素类似物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HE染色方法对拟黑多刺蚁卵子发生进行显微研究。结果发现,拟黑多刺蚁卵子发生可以分为3个时期11个阶段,即卵母细胞分化期、卵母细胞生长期和卵母细胞卵黄形成期。在卵子发生的整个过程中,卵母细胞、滋养细胞及滤泡细胞形态均有明显变化;在卵母细胞生长及卵黄形成期,滋养细胞核内的多核仁现象、灯刷染色体与旺盛的物质合成有关;卵母细胞本身也合成一些物质;滤泡细胞参与卵黄蛋白的合成,并为外源性卵黄蛋白提供通道。因此,卵母细胞内卵黄蛋白的形成是自体合成和外源合成同时并存;滤泡细胞还参与了卵黄膜及卵壳的形成。并发现,拟黑多刺蚁与果蝇卵子发生有相似的卵母细胞凋亡现象,主要发生在卵黄形成前期,这种凋亡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即生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与中华蚱蜢(Acrida cinerea)的胃盲囊形态结构,为深入探讨这2个科昆虫的亲缘关系及验证其进化地位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对2种蝗虫进行解剖,测量其消化道及胃盲囊各部位长度,用石蜡切片法制作胃盲囊组织切片,比较2种蝗虫胃盲囊的组织结构。【结果】短额负蝗和中华蚱蜢均有6个胃盲囊,但短额负蝗的胃盲囊内壁上突出的纵形嵴较发达,上皮层的消化细胞排列比较整齐紧密,胃盲囊占消化道总长的比例为36.84%;而中华蚱蜢的纵形嵴突出程度相对较轻,消化细胞排列较为疏松,胃盲囊占消化道总长的比例为24.82%。【结论】短额负蝗的胃盲囊比中华蚱蜢的发达,说明短额负蝗比中华蚱蜢的进化地位低。  相似文献   
8.
拟黑多刺蚁精子发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拟黑多刺(Polyrhachis vicina Roger)精子的发生动态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和描述,由精母细胞形态和细胞核形态变化特征性指标显示,拟黑多刺蚁精子发生过程总体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精原细胞时期、初级精母细胞时期、次级精母细胞时期、精子细胞时期和精子形成时期,最终成熟的精子通过交配活动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9.
赵卓  奚耕思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9):1817-1822
以吉林省四平地区网翅蝗科(直翅目:蝗总科)3种优势蝗虫为实验材料,探讨在蝗虫精子发生过程中c-kit蛋白表达和调控机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精子发生过程中四个代表性阶段c-kit蛋白特异性表达动态进行研究,3种蝗虫分别为:绿牧草蝗Omocestus viridulus (Linnaeus) ,素色异爪蝗Euchorthippus unicolor (Ikonn.)和条纹异爪蝗Euchorthippus vittatus Zheng。结果表明,(1)精原细胞时期阳性表达强度较弱,阳性颗粒细小;(2)初级精母细胞时期阳性表达强度显著增强,阳性颗粒粗大;(3)次级精母细胞时期阳性表达强度继续增强,阳性颗粒细小;(4)成熟精子时期阳性表达强度较强,阳性颗粒细小,并分布于精子头部和尾丝等处;(5)在精巢小管末端发现大量c-kit蛋白成团存在;(6)c-kit蛋白表达存在的种间差异。以上结果提示c-kit蛋白在生精细胞中阶段性的特异表达说明它直接参与和调控精子增殖与分化进程,同时参与成熟精子生理活性维系和受精等功能,甚至还参与调控不同种蝗虫精子发生的进程和种间生殖隔离的维系。  相似文献   
10.
磷化氢诱导下赤拟谷盗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定量RT-PCR(qRT-PCR)是进行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的一种常用技术手段,而选择相对稳定的内参基因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是获得可信数据的关键。本研究使用qRT-PCR技术评价8个内参基因—β-actin、GAPDH、α-Tubulin、SYN1、SYN6、RPS3、RPS18和RPL13a在磷化氢诱导后的不同品系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中的表达水平,采用相对定量方法并分别使用geNorm和NormFinder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其中经geNorm软件分析的8个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RPS18=RPL13a(0.007)SYN6(0.015)RPS3(0.038)β-actin(0.044)α-Tubulin(0.105)SYN1(0.154)GAPDH(0.205),且内参基因配对差异值V2/3值为0.006,从而确定内参基因的最适数目为2个,分别为RPS18和RPL13a。NormFinder与geNorm相似,其运行结果以稳定值的大小排序,经NormFinder分析的各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RPS18(0.002)RPL13a(0.016)β-actin(0.042)RPS3(0.044)SYN6(0.055)α-Tubulin(0.066)SYN1(0.077)GAPDH(0.126),由此得出RPS18的稳定性最高,最终由该程序判定的最佳组合是RPS18和RPL13a。因此,geNorm和NormFinder两款软件的分析结果一致,最终确定相对适合的内参基因有两个:RPS18和RPL13a,该结果为赤拟谷盗基因的表达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其他昆虫内参基因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