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菇是栽培广泛的食用菌,适应性很强,生长快,抗病性强,平菇栽培方法简单,经济效益较高。由于场地、季节等因素的限制,影响到平菇的规模生产。利用塑料大棚生产平菇投资少,效益高。本文从菇棚的建造、菌种的制作以及大棚平菇摘培要点探讨等大棚平菇生产栽培技术,希望能对平菇生产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圆形西葫芦农园1号为材料,对照为圆形西葫芦"碧澄",比较其在含水量、干物质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Vc含量、Ca含量六项营养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农园1号鲜嫩果实平均含水量为96.40%,水分含量高,更好地保持蔬菜正常生理机能以及新鲜状态;平均总糖含量为2.66%,总糖含量高,风味和口感好;平均Vc含量为5.07mg/100g,可更多的为机体补充Vc,食用价值较高;平均Ca含量为0.50%,含Ca量高,更好的为人体增加Ca量,提高机体各项生理机能;平均蛋白质含量为0.85 mg/100g。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鸡腿菇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病害的分类防治技术,以及虫害的防治方法。希望对鸡腿菇的丰产丰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不仅是大豆起源国,也是大豆加工食品的发祥地。通过简述豆腐、腐乳、酱油、大豆油脂等的开发史,多角度地浅析了我国大豆产品开发的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在汉代和宋代,我国大豆产品开发达到了顶峰;豆腐等发酵制品大都在西汉年间问世;早在北宋年间我国就开始对豆油进行提取与利用,油脂与蛋白质的分离同时也是我国大豆开发利用的一项巨大突破。通过对大豆产品的开发研究,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大豆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粱鳞翅目害虫发生动态,解决防治适期问题,通过3年田间试验,利用性诱技术诱集鳞翅目害虫,探索黏虫、条螟、玉米螟、桃蛀螟、草地贪夜蛾和二化螟的发生动态。研究发现,玉米螟和条螟发生最为严重,占鳞翅目害虫数的70%以上,各类鳞翅目害虫的发生时段在5月初—8月初,其中主要集中在5月底—7月中下旬大量发生。研究结果可为更加科学合理预测高粱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危害提供依据,也为本地有机高粱生产过程中的鳞翅目害虫制定防控方法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不同土壤与海拔高度对谷子(粟)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红土、黄土和红黄土3种土壤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谷子优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与红黄土相比,红土和黄土地种植的谷子籽粒蛋白质质量较高,主要氨基酸含量分别高25.4%和21.4%;必需氨基酸含量高23.2%和21.6%;除赖氨酸外其余氨基酸含量基本接近人体的需求量;氨基酸指数高21.5%和21.9%.在较高海拔高度种植的谷子蛋白质品质较优,1100~1200m比900~1100m海拔高度种植的谷子主要氨基酸含量高8.7%,氨基酸指数高7.8%.因此,谷子优质栽培适于在1100~1200m海拔高度的红土或黄土地种植为宜.  相似文献   
8.
粮豆轮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业产能分配不合理、产能过剩的问题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致使玉米、棉花等农产品库存过高,而大豆过度依赖进口,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严重。除实施结构调整、政府补贴引导外,重视推行粮豆轮作,也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豆是唯一“完全蛋白质”的植物来源,大豆蛋白质在众多的植物性蛋白质中营养价值最高且不含胆固醇,其9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能满足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大豆蛋白是非常完美、营养、健康的优质蛋白质。因此,大豆产品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利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  相似文献   
10.
李方舟  张海生  杨婷婷  王军  古晓红 《核农学报》2022,36(12):2519-2527
叶绿素含量是研究大豆光合作用的重要生理指标,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进行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功能的同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鼓粒期大豆叶片为研究对象,对63个样本的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用28个样本验证集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表明,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比(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初始时间点活性反应中心捕获的单个激子驱动除QA外的电子传递的效率(ψEO)、初始时间点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t=tFM时单位面积内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M)、性能指数(PIABS)、J点相对可变荧光(VJ)7个荧光参数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76、0.75、0.80、0.82、0.77、-0.75。回归模型方程为y=-0.138x1+ 2.154x2+0.002x3+0.077x4+0.076(R2=0.694)(x1、x2、x3、x4和y分别为Fv/FoφPOETO/CSMPIABS和叶绿素含量),验证模型决定系数(R2)=0.805 8,均方根误差(RMSE)=0.293 4,预测残差(RPD)=1.773 8,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以丰富非生物逆境胁迫下无损监测大豆叶绿素估算方法。回归和通径分析发现,ETO/CSM对叶绿素含量直接作用最大,φPO次之,Fv/Fo对叶绿素含量起直接负作用,PIABS直接作用最小,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706、0.382、-0.303、0.078。本研究实现了大豆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功能的同步分析,明确了荧光参数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效应,可为调节栽培措施,实现大豆高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