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园艺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曼谷青皮、碧绿1号和钦州大肉苦瓜为育种材料,采用双父本混合花粉杂交和后代系谱选择育成优良自交系,再经配合力测定选出优良一代杂种春丰50。该品种生长势强,果实粗棒形,纵径26.3cm,横径6.45cm,皮色翠绿油亮,一般单果质量420g左右。平均每667m~2产量3 500kg。  相似文献   
2.
种子纯度是种子质量的核心指标,目前冬瓜、节瓜杂种优势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探索出一种快速、准确的冬瓜、节瓜品种纯度鉴定方法是确保种子质量的技术保证,也是品种纯度检测实现商业化的前提。本研究以‘绿优’冬瓜和‘梅花8号’节瓜及其各自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亲本及杂种之间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2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多态性引物scaffold4775和scaffold5674,用于‘绿优’冬瓜和‘梅花8号’节瓜杂种种子纯度的鉴定。其扩增片段电泳条带清晰可辨,杂交种中呈现双亲的互补带型,SSR标记表现出稳定的显性和共显性,能将‘绿优’冬瓜和‘梅花8号’节瓜与其父母本区分开来。分子检测平均纯度均为98%,田间纯度鉴定分别为98%和99%,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引物scaffold4775和scaffold5674可用于‘绿优’冬瓜和‘梅花8号’节瓜的纯度鉴定。SSR分子标记呈现出经济快速、准确等特点,在冬瓜、节瓜品种纯度鉴定上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3.
对冬瓜果肉叶绿素含量遗传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冬瓜果肉颜色控制基因的挖掘和果肉颜色的改良育种奠定基础。以冬瓜果肉白色纯化自交系(LT-1)为P1,果肉绿色纯化自交系(LT-2)为P2,构建四代遗传群体(P1、P2、F1、F2),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的遗传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主基因和多基因对冬瓜果肉种的叶绿素含量影响,探究冬瓜果肉叶绿素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冬瓜果肉中叶绿素含量是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调控,F2分离群体中的主效基因遗传率为82.0696%,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a为-1.477,显性效应ha为-1.465,且显性度ha/da接近1,第二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b和显性效应hb分别为-0.835、-0.715,显性度ha/da...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育优质高产的后代番茄杂交组合(品种)应用于生产。[方法]用番茄大107作为共同母本,与东圣3号、牛番茄、美丽莎、1439、12、A3配制6个杂交组合的F1代及其相应的亲本材料进行单株产量杂种优势与遗传效应的分析。[结果]可作为单株产量性状杂交育种的番茄亲本有大107、东圣3号;6个组合中组合大107×东圣3号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达到1.139 1,而且具有较明显的杂种优势。[结论]大107×东圣3号是选育单株产量性状的最优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5.
以14个苦瓜(白苦瓜、绿苦瓜和广西野生苦瓜)高世代自交系,配制出14个杂交组合,进行了苦瓜数量性状、蛋白质和ISSR分子标记3种遗传距离分析以及3种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数量性状与蛋白质、I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0和0.4532;蛋白质遗传距离与I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为0.5940;数量性状与蛋白质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之间均呈极显著直线回归关系;而I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之间呈显著直线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6.
用新化白苦瓜作母本P<,1>(种子大,颜色为黄色),广西野生苦瓜作父本P<,2>(种子小,颜色为黑色)进行杂交获得F<,1>代.F<,1>代分别与P<,1>、P<,2>回交获得两个回交世代B<,1>和B<,2>,同时F<,1>代自交获得F<,2>代.利用以上6个世代进行田间试验,对苦瓜种子颜色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瓜种子黑色对黄色应为1对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地种植了粳型杂交水稻黎优57,较好地发挥了穗大粒多的产量优势。但是,杂交稻黎优57空秕率偏高,除自身因素外,与花期低温伤害有密切关系。为了摸清杂交稻黎优57花期低温伤害温度指标及机理,从1981年以来,开展了花期冷害生理的研究。试验材料与方法试材为粳型杂交稻黎优57。试验在田间进行,采取晚期分期种植法,使水稻花期与后期出现的自然低温相遇。再通过定花观察和室内解剖镜检分析。试验连续两年,都于5月30日、6月15日和6月25日分三期插秧,在水稻开花期每日标定100朵开放小花(除去弱势  相似文献   
8.
水稻增施穗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施用氮肥是水稻增产的重要措施.然而,当化肥增施到一定程度之后,仍然按照五十和六十年代所推行的一次大头肥施肥法,就时常使水稻生育向不利于增产方向转化:第一、一次施用较多的氮素化肥,水稻不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利用,必然通过种种途径损失大半;第二、一次大头肥,把全部氮肥集中施于水稻营养生长前期,常使水稻生长势态和株型变劣.前期长势过旺,弱蘖丛生,株间郁闭,成穗率低,中期落黄转化困难,延迟生育;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新城子区共有十万亩稻田。1980年以前水稻单产一直徘徊于500斤左右。1981年起,在该地最低产的大屯大队建立了防御冷害试验区,开展低洼冷凉型低产稻田技术改造试验,以促进十万亩低产田技术改造和均衡增产。试验在新城子区委和政府领导下进行。由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区水田指挥部、科委、农业局等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了试验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经过两年试验和示范,促进了十万亩低产田的大幅度增产。1982年十万亩稻田单产达784斤,比1980年598斤增产31.1%。两年总增产稻谷1750万斤,总收益437万元。大屯大队2100亩稻田1982年单产达1070斤,比1980年561斤增产90.7%。两年总  相似文献   
10.
以绿苦瓜自交系P1做母本,野生苦瓜P2做父本配制出F1代,然后进行自交和回交获得R2,B1,B2世代.通过田间试验,对叶长、茎粗和节间长的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粗和节间长两个性状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而叶长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叶长的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重要,节间长的加性效应也高于显性效应,茎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样重要,三者的狭义遗传率分别为0.1694,0.6418和0.36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