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5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981-2010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养分相等条件下,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与无机肥料长期配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双季水稻产量,增产幅度达6.67%~23.29%(2010年),同时还能提高土壤水溶性钾、交换性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以紫云英(早稻基肥)+沼肥(晚稻基肥)+化肥效果最明显,而对土壤缓效钾影响不大。相关分析表明,双季早、晚稻季产量和年总产量与土壤水溶性钾含量均呈极显著直线相关(r=0.9887**、0.9883**和0.9885**);与土壤交换性钾和速效钾含量均呈显著直线相关(r=0.9050*、0.9048*、0.9049*和0.9325*、0.9322*、0.9324*);与土壤缓效钾含量均呈显著抛物线关系(r=0.9391*、0.9398*和0.9395*)。  相似文献   
2.
刘士余  聂明英  彭鸿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07-7808,7810
介绍百喜草的生物学及生理生态学特性,总结百喜草的相关栽培技术管理方法,并阐述百喜草在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改善环境及绿、美化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以恢复14年的常绿针叶林地(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地(小叶栎)、针阔混交林地(湿地松-小叶栎)和自然恢复地(受到人为干扰)为样地,并且在附近选择疏草荒地作为对照,研究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改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等方面优于针叶林和自然恢复地,均优于疏草荒地。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理化性状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重要性以及教育与经济收入的关系,并通过分析相关统计资料,说明了农民素质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密切相关,同时提出了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科技素质及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等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肖青亮  郑诗樟  吴建富  卢志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418-3419,3436
对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种类型农产品进行了详细的辨析,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发源背景、质量标准、生产技术体系、生产基础、认证机构、认证方法、产品标识、有无分级、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百喜草人工植被对坡面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及其凋落物水源涵养作用,采用土壤水分渗漏装置进行试验,得到不同处理的地表和土壤径流深。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小区的径流组成有很大差异,A(百喜草覆盖处理小区)、B(百喜草敷盖处理小区)、C(裸露对照处理小区)各处理的总径流深分别为1245.24、1453.81和1383.23mm,其中,地表径流深分别为24.46、50.2和592.07 mm,土壤径流深分别为1220.78、1403.61和791.16mm;A、B、C各处理的地表径流深与降雨量拟合最优经验方程均为二次抛物线型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0.861和0.810,方程均达极显著性相关;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的地表径流深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研究阳际峰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剖面状况及其微生物学性状,探讨土壤微生物量C与N、酶活性、微生物商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在微生物学性状上均有较大差异。总的趋势是植被覆盖度高,地形平缓,土层厚,微生物活性强,且与海拔梯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98特大洪水灾害后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998年我国特大洪水灾害的损失和成因、洪灾与水土保持的密切相关性分析,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在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形势下的意义和紧迫性,并就今后防治水土流失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百喜草对丘陵红壤改土保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丘陵红壤种植百喜草,并结合某些乡土草种、引进草种的试验比较,探讨了百喜草的种植对土壤的理化因子(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中各营养元素、pH)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丘陵红壤上种植百喜草具有百喜草具有明显改良红壤理化因子的作用,弥补了红壤理化因子的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0.
红壤丘陵区不同生态重建中红壤的微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了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里的常绿针叶林地(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地(小叶栎)、针阔混交林地(湿地松-小叶栎)、自然恢复地(受到人为干扰)、茶园地、柿子园地和花生地等样地,并且在附近选了疏草荒地作为对照。结果发现,不同生态重建模式与对照相比,在微生物学性状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总的趋势是农用果园地好于林地,林地好于自然恢复地。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