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土壤水分及环境因子对刺楸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3a生盆栽刺楸苗木的气体交换参数及其周围环境因子,探讨土壤水分及微气候因子对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刺楸叶片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总体上表现出减小的趋势,且随着胁迫的加剧,下降的幅度越大,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重度、中度、轻度胁迫下日均值分别比对照下降6 6 % ,2 5 %和16 % ,81% ,30 %及5 1% ,70 % ,17%和14 %。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逐渐由气孔限制转变为非气孔限制,水分利用效率并未完全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日平均值表现为对照>中度>轻度>重度。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刺楸苗木叶片水气交换参数,不仅受土壤水分的影响,同时也受外界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且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运用分形学理论与方法,研究鲁中山区4种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颗粒组成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种修复措施对土壤水文物理性状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壤中细粒物质含量提高,砂粒含量降低,而土壤分形维数增加,孔隙数量(尤其是毛管孔隙数量明显)增多,土壤密度减小。2)4种修复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程度不同,改良作用最大的是荒坡造林,其次是疏林补植和梯田封育,最小的是荒坡封禁。3)土壤分形维数与细粒物质含量、孔隙数量、土壤密度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作为综合指标定量描述土壤水文物理性状方面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鲁中石质山地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结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运用土壤粒径质量分布原理与分形理论,对淄川峨庄流域内7种林分和对照荒草地的土壤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种林分的土壤结构明显好于荒草地,不同林分类型中混交林分明显优于单纯林。良好的林分结构能明显提高土壤粒径的分布均匀程度与范围,改善土壤孔隙状况;②分形维数和重量平均直径能比较客观地表征土壤结构特征,是较为理想的土壤结构测定指标。混交林分分形维数均低于单纯林与荒草地,土壤重量平均直径均高于单纯林与荒草坡,说明混交林土壤结构稳定性最好,土壤通透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水土保持功能;③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土壤总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差异较大,而毛管孔隙度的差别较小。表明具有良好结构的林分,可有效改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滞留贮水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对降雨的快速贮存以及蓄洪与涵养水源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地水土保持林改良土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空旷地为对照,对淄川区峨庄小流域3种林分的土壤基本物理性状、水分含量、入渗能力、抗蚀性能及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及持水能力最好,其次是辽东栎黑松混交林、黑松林;无论在旱季还是雨季,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黑松林>辽东栎黑松混交林>辽东栎林>空旷地.辽东栎林渗透速度最快,可达空旷地的4.7倍,黑松辽东栎混交林、黑松林的渗透能力依次递减.混交林土壤抗蚀性能明显优于纯林,黑松辽东栎混交林土体崩解时间为空旷地的35.6倍,其次为黑松林、辽东栎林. 空旷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均最低,全N、全P、全K含量在混交林中最高;全N含量和全K含量辽东栎林优于黑松林,而全P含量则相反;有机质含量表现为辽东栎林>混交林>黑松林>空旷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博兴县胜利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水土流失特征及自然资源状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优化水土资源利用结构,提出了有效的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实现山东省小流域区域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城市水土保持主要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分析城市水土保持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城市水土流失和城市水土保持的含义、发生原因、危害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概述,并对城市水土流失的防治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对城市水土保持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建设中,坚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大面积封禁封育的同时,搞好精品小流域治理,靠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人口密度较大地区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即“大面积封禁为主,小面积治理辅助,特色经济补偿”生态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