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后不同水温和肥剂管理措施下土壤碳素转化特征。【方法】以华中双季稻区低产水稻土黄泥田为供试材料,模拟早稻和晚稻秸秆还田的田间环境,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开展了两种温度环境中(15℃、35℃)不同水分(40%和100%最大田间持水量,即40%WHC、100%WHC)、配施氮肥类型(尿素、猪粪即U、M)、以及促腐菌剂添加对秸秆腐解效果及其过程中土壤碳素转化影响的研究。对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CO2释放量、以及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总有机碳(TOC)含量在105天培养周期内变化特征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结果】两种温度环境中整个培养周期内,各处理的CO2释放速率和释放总量通常表现为100%WHC-M100%WHC-U40%WHC-M40%WHC-U,即猪粪优于尿素的规律,而不论配施何种氮肥都存在100%WHC40%WHC(P0.01)的现象,同时40%WHC条件下辅施菌剂可显著提升CO2释放量;与此相反,两种温度环境下DOC含量都表现为40%WHC-M40%WHC-U100%WHC-M100%WHC-U(后两者差异小),即40%WHC条件下DOC含量显著高于100%WHC(P0.05),且配施猪粪处理优于配施尿素处理,但这两种氮肥处理间差异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小;以CO2-C释放量计算0 7 d、0 28 d、0 105 d内物料分解率,结果表明,35℃时100%WHC-U的处理中物料分解最快,15℃时40%WHC-M的处理中物料分解最慢。与之对应,105 d内TOC含量和净增量则在35℃时100%WHC-U的处理中最小(P0.01),而在15℃时40%WHC-M的处理中最大(P0.01);TOC的净增量和净损失量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尤其试验前期不同水分(P0.01)、氮素(P0.05)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促腐菌剂添加普遍减小TOC含量;培养周期内所有处理的CO2释放速率与DOC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水分状况对碳素的转化存在极大影响,其次是氮肥类型,且氮肥的影响作用随秸秆还田时间的延长而减弱;高湿条件更利于促进秸秆腐解,但导致土壤DOC含量较低,TOC的固持量也较少,而配施猪粪则可促进土壤DOC含量的提升及TOC的固持;促腐菌剂添加可促进秸秆腐解,但由于40%WHC条件下显著激发了CO2的释放而不利于土壤固碳。因此在华中低产黄泥田双季轮作稻区,早稻还田时由于气温高周期短,建议保持100%WHC、辅施适量尿素、并配合添加秸秆腐解菌剂,侧重秸秆快腐;而晚稻还田时气温低周期长,建议保持40%WHC并辅施缓效猪粪,侧重土壤固碳。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PCV1和PCV2的ORF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共用引物,用PCR的方法从兰州本地病料中分离出毒株,通过PK-15的增殖,扩增出ORF2序列,测序分析后发现分离毒株序列与PCV1的ORF2序列同源性达到99.1%~99.4%。根据GenBank中PCV2的ORF2序列对目的序列进行了改造、优化和合成后,目的序列和pET-32a载体连接,转化BL21(DE3)细胞后,挑取阳性克隆。对鉴定后的融合质粒用IPTG诱导,裂解液经过SDS-PAGE分析、纯化操作和Western-Bloting分析,表明改造合成ORF2序列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并能被PCV2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3.
将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特点的园林专业技能转化为校园文化产品既能丰富校园文化,也可促进其技能的利用。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在阐释甘肃农业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内涵的前提下,探讨了基于园林专业技能的校园文化产品的类型、转化途径、应用及其产生的效益,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以专业技能为依托的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引起岗梅Ilex asprella枝枯病的病原,对从广东梅州采集的岗梅枝枯病病部分离的致病菌株Gangmei 2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运用MEGA-X构建了病原菌株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相似,在系统发育树中该菌株与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在同一分支上。因此,初步将岗梅枝枯病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microspora。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引起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炭疽病的病原,根据Koch′s法则,对从两面针炭疽病病部组织分离的致病菌株L-2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观察,并对该菌株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进行PCR扩增,运用MEGA7.0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该菌株的形态特征与喀斯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karstii)相似,并在GAPDH系统发育树中与喀斯特炭疽菌聚在同一分支.根据形态特征及GAPDH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菌株L-2鉴定为喀斯特炭疽菌.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PCVl和PCV2的ORF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共用引物,用PCR的方法从兰州本地病料中分离出毒株,通过PK-15的增殖,扩增出ORF2序列,测序分析后发现分离毒株序列与PCVI的ORF2序列同源性达到99.1%~99.4%.根据GenBank中PCV2的ORF2序列对目的序列进行了改造、优化和合成后,目的序列和pET-32 a载体连接.转化BL21(DE3)细胞后,挑取阳性克隆.对鉴定后的融合质粒用IPTG诱导,裂解液经过SDS-PAGE分析、纯化操作和Western-Bloting分析,表明改造合成ORF2序列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并能被PCV2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区发现的福禄桐叶斑病是在福禄桐植株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发病率为10%~50%,严重影响了福禄桐的经济价值。对从广州采集的福禄桐叶斑病病部分离的致病菌株FLT4进行致病性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分析,并对该菌的16S r RNA进行PCR扩增,运用MEGA6.0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在16S r R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病原菌株FLT4与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X.axonopodis和X.citri在同一分支,根据伯杰氏系统鉴定手册(第2版),X.campestris pv.vesicatoria和X.citri都归入到X.axonopodis中。生理生化性状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株FLT4与X.axonopodis的生理生化性状相似性为55.56%,因此初步将福禄桐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X.axonopodis。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华中低产酸化黄泥田双季稻区,研究不同温度、水分条件及施肥对添加微生物促腐菌剂下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氮素转化和酸度矫治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于15℃和35℃条件下,设2个水分条件[40%和100%最大田间持水量(WHC)]及2种氮肥处理(尿素、猪粪),动态监测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无机硝态氮(NO-3-N)、 铵态氮(NH+4-N)和总水溶性氮(TDN)含量,以及土壤pH变化在105 d培养周期内的变化特征。【结果】温度与各形态氮含量及土壤pH间均缺乏相关性,不同温度下水分、 氮肥类型对氮转化及pH影响大致相同; 35℃和15℃条件下几乎整个培养周期内,各处理铵态氮含量表现为WHC40%+U WHC40%+M WHC100%+U WHC100%+M,即尿素处理优于猪粪处理(P0.01),不论添加何种氮素均表现为WHC40% WHC100% (P0.01);NO-3-N和TDN含量顺序为WHC100%+U WHC100%+M WHC40%+U WHC40%+M,其中后二者NO-3-N含量无差异,WHC100%条件下NO-3-N和TDN含量均显著高于40% WHC(P0.05); 氮净矿化量为WHC40%+U WHC100%+U,添加猪粪处理后在两水分条件下都为负值,表现生物固定,而净硝化强度为WHC100%+U WHC100%+M,低水分含量的两氮肥添加均表现弱硝化;各处理至培养结束时土壤pH均大幅提升,pH值大小呈WHC40%+M WHC40%+U WHC100%+M WHC100%+U,净变化值则分别为+0.35、 +0.51、 -0.61和+0.15,其中,WHC100%+M处理虽然最终表现有0.61单位降低,但在前期仍有大幅上升的现象。【结论】高温度、 水分含量下,施尿素可因其短期内氮矿化与pH(高净氮矿化量、 净硝化量、 酸度提升)方面的优势而作为田间推荐的水肥耦合管理措施;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对设定的温度条件有一定适应能力;相比于尿素在改变各种氮浓度和诱导pH变化方面的良好作用,猪粪从供氮时效方面讲,是一种可采用的但也相对难以利用的氮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