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通过对2018年宿州市埇桥区小麦不完善粒的调查取样,分析了不完善粒较多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淮北地区新型玉米专用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与淮北地区土壤特征和玉米栽培条件相适应的玉米专用肥。[方法]通过设置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高氮复合肥和控释尿素玉米专用BB肥4个处理,研究不同肥料及施肥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比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玉米株高、茎粗、产量、生物量和经济系数,各施肥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从农事操作来看,高氮复合肥和控释尿素玉米专用BB肥更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鉴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选育的12个小麦新品系在淮北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加快小麦育种进程,于2015—2016年在安徽淮北生态区域进行了12个小麦新品系的适应性及抗逆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2个小麦新品种中,有6个品种(品系)比当地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参试品系产量变幅在7453.5~9046.5kg/hm2,平均产量为8308.5kg/hm2;西农120、西农511表现出抗病性较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
紫麦19是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的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13001。2014年6月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紫麦19小麦新品种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紫麦19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前后,基本苗在20万/667m2左右,获得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在商南县林业系统中,林业开发总公司只是个小弟弟,刚满两周岁,却以万人瞩目的硕果,矗立于市场经济的风口浪尖。 两年前,在分流富余人员的浪潮中,兴办实体,以“培育一流的人才,生产一流的产品,保证一流的信誉”为宗旨,拓宽经营,集林特产品的采购、加工、运输、商业贸易服务于一体,在经营管理、人事、工资  相似文献   
8.
2012-2013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品种的种植表现,尽快了解新品种的适应性,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为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通过试验鉴定出,西农223、西农55、小偃269表现较好,比对照品种皖麦52均有不同程度增产。  相似文献   
9.
富士苹果营养转换期肥料氮去向和土壤氮库盈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以5年生烟富3/SH6/平邑甜茶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50,100,150,200,250kg/hm2)对营养转换期富士苹果肥料氮吸收利用、土壤残留和土壤氮库盈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肥料氮的利用率逐渐下降,且树体吸收土壤氮素的比例逐渐降低,而来自肥料氮的比例逐渐升高;施氮1个月后,5.75%~12.99%的肥料氮被树体吸收,29.62%~39.74%的肥料氮残留在0—60cm土体中,47.27%~64.64%的肥料氮通过其他途径损失。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树体吸收的肥料氮量和土壤残留氮量逐渐增加,但肥料氮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却不断降低,同时损失量和损失率不断增加。残留在土壤剖面中的肥料氮主要分布在表土层(0—20cm),各土层15 N丰度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显著提高。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氮素总平衡由亏缺转为盈余,表明低施氮水平会造成土壤氮肥力的下降,过量施氮则会加剧土壤氮素累积。施氮水平与土壤氮素总平衡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3147x-16.144(R2=0.990 2),当施氮水平达到51.30kg/hm2时,土壤氮库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0.
在苹果/白三叶(M1)和苹果/黑麦草(M2)复合系统中,设置根系分隔(完全分隔N1、尼龙网分隔N2、不分隔N3),采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根系互作对苹果生长及~(15) N吸收、利用,损失和土壤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新梢旺长期,在M1中苹果各生长指标均为N3N2N1,在M2中趋势相反。与N1处理相比,M1中N2和N3处理苹果~(15) N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1.91%和18.96%,M2中分别降低了5.76%和8.99%,苹果全氮量和~(15) N吸收量趋势相同。苹果根区土壤~(15) N丰度、总氮含量和~(15) N残留率均以N1处理最高,N3处理最低;苹果落叶期,两种复合体系中均以N3处理的苹果各生长指标最大,N1处理最低。在M1中N2和N3处理苹果根区土壤~(15) N丰度分别比N1处理增加了22.33%和34.15%,在M2中增幅分别为13.73%和21.44%,土壤总氮含量呈相同趋势。M1和M2中苹果全氮量、~(15) N吸收量和各器官Ndff值差异显著,均为N3N2N1。与N1处理相比,M1中N2和N3处理下苹果~(15) N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9.11%和42.66%,而~(15) N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3.55%和27.12%,在M2中趋势相同。苹果生长前期,黑麦草和苹果以负相竞争为主,白三叶对其促进效果亦不显著。而至苹果生长后期,两种牧草和苹果根系互作降低了苹果根区氮素损失,促进了苹果的氮素吸收利用和营养生长,且以间作白三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