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为了研究母猪健康度对哺乳仔猪腹泻的影响,试验对4个发生哺乳仔猪腹泻猪场的母猪和仔猪血液样品、乳汁样品、仔猪肝脏组织样品及仔猪小肠内容物样品进行母猪健康指数、仔猪血液生化指标、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结果表明:哺乳仔猪腹泻与母猪健康指数、中毒指数、免疫指数、过敏指数、营养过剩或不足、母猪乳汁和仔猪肝脏中AFB_1的含量、肝脏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仔猪炎症及PEDV呈正相关。说明母猪中毒、免疫力低下和健康状况不良是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丹凤县生态建设的实际出发,对丹凤县林业建设的总体情况、特点及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总结了丹凤县营造林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与采取的措施,论述了丹凤县近年来的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最后对营造林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及蓝鳍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为例,围绕金枪鱼生物学中的鱼龄与生长、摄食及繁殖3个方面,综述了现阶段金枪鱼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与主要的研究成果,即金枪鱼为提高种群的合适度,形成的多个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如多生长增速拐点、机会捕食者及多种繁殖策略等。同时,针对金枪鱼生物学研究领域现存的不足,从研究方法、设备和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4.
发酵棉籽粉是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原料,具有替代饲料鱼粉的潜力。为评估发酵棉籽粉作为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饲料蛋白源的适宜性及适宜替代水平,用发酵棉籽粉分别替代卵形鲳鲹幼鱼饲料中0%(对照组)、25%、50%、75%和100%的鱼粉(基础饲料中鱼粉质量分数为35%),配制成5种实验饲料,饲喂幼鱼[初始体质量为(12.57±0.25) g]7周,探究了发酵棉籽粉替代鱼粉对幼鱼存活、生长和饲料利用性能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棉籽粉替代组的存活、生长、饲料利用率以及蛋白质、脂肪沉积效率均低于鱼粉对照组,而25%和50%替代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当发酵棉籽粉替代75%~100%鱼粉时,刺激了卵形鲳鲹肝脏的抗氧化系统,使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对照组。此外肝脏HE染色切片显示其细胞空泡化现象加剧,100%替代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降低,肝脏合成蛋白能力可能下降。发酵棉籽粉高水平替代鱼粉会影响卵形鲳鲹的肠道菌群组成,表现为有益菌丰度下降、有害菌丰度上升,从而影响了肠道菌群功能。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  相似文献   
5.
金枪鱼(Thunnini)作为高价值鱼类,在国际、国内市场备受关注。其捕捞、养殖和利用均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中国早已对其开展研究,但主要集中在捕捞和利用上,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深远海养殖技术与品种开发创新团队近几年开展金枪鱼养殖方面基础研究。本研究对国内外金枪鱼养殖产业及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期望对国内金枪鱼养殖产业开发与发展提供参考,并提出了下一步重点工作方向。[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1):51-59]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企鹅珍珠贝金唇选育系和白唇选育系的育种性能,为企鹅珍珠贝良种选育及优质珍珠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海南(H)和广西(G)群体的金唇(J)、白唇(B)选育群体F2为亲本,构建4个自繁选育系(J-HH、J-GG、B-HH和B-GG)和2个杂交选育系(B-HG和J-GH),观察并统计6个F3选育系的珍珠层边缘颜色变异情况,综合比较6个F3选育系的生长性能及珍珠层颜色差异,并比较金唇选育系和白唇选育系左右壳及不同测量位点颜色的差异.[结果]3个金唇选育系群体的贝壳珍珠层颜色变异率为0,3个白唇选育系群体的贝壳珍珠层颜色变异率为2.0%~5.5%,表明白唇表型相对于金唇表型为显性.金唇选育系左壳较右壳颜色更亮、偏黄红、鲜艳,其色差为2.77;白唇选育系右壳较左壳颜色暗、偏蓝绿,其色差为6.01.不论是金唇选育系还是白唇选育系,都是下测量位点比上测量位点颜色更暗、偏蓝绿,但同壳两测量位点的颜色差异较小.3个金唇选育系群体的体质量均显著大于3个白唇选育系群体(P<0.05,下同),金唇选育系与白唇选育系的贝壳珍珠层边缘颜色参数(L*、a*、b*、C*和ho)均存在显著差异.在金唇选育系中,J-HH选育系生长性状及贝壳珍珠层颜色的综合评价值(Pi)均最高,分别为0.390和0.415;在白唇选育系中,B-HH选育系生长性状及贝壳珍珠层颜色的综合评价值(Pi)均最高,分别为0.108和0.722.[结论]6个企鹅珍珠贝F3选育系的生长性能和珍珠层颜色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J-HH选育系可作为生长和金唇协同选育的最佳选育系,B-HH选育系可作为生长和白唇协同选育的最佳选育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添加不同水平甘草粉的饲料对尖吻鲈幼鱼生长特性、消化酶及免疫酶的影响,为甘草在尖吻鲈饲料中的添加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甘草粉按不同比例添加至饲料中,然后对尖吻鲈幼鱼进行饲料投喂试验,添加量0%为对照组,1%、3%和5%为试验组,各组均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56 d,测定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胰蛋白酶(TRYP)、胃蛋白酶(PP)、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溶菌酶(LZM)等指标,并对尖吻鲈消化酶指标与生长特性指标间、免疫酶指标与存活率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和5%试验组尖吻鲈的存活率(S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各试验组的体长增长率(BL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在5%试验组显著升高;前肠AMS活力在3%和5%试验组显著升高;肝脏AMS、前肠LPS、肝脏LPS和胃LPS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前肠TRYP活力在1%和5%试验组显著升高;PP活力在5%试验组显著升高.WGR、SGR与肝脏AMS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肝脏T-AOC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CAT活力、GSH-PX活力和POD活力在1%试验组显著升高,MDA含量在5%试验组显著下降;血清T-AOC活力和CAT活力在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GSH-PX活力在3%试验组显著升高,LZM活力在1%和5%试验组显著下降.SR与肝脏T-AOC、肝脏T-SOD、血清T-AOC、血清CAT和血清GSH-PX活力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MDA含量及血清T-SOD活力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饲料中添加3%~5%甘草粉可更好地提高尖吻鲈消化酶活性、促进鱼体增长,协助杀菌,提高尖吻鲈的存活率;添加1%~3%甘草粉可增强尖吻鲈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过氧化物积累.因此,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甘草对尖吻鲈幼鱼具有促进消化及提高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南陵水小型金枪鱼驯养基地在小头鲔(Euthynnus affinis)养殖过程中发现有寄生虫附着现象,文章对小头鲔寄生虫进行了分离、形态观察及18S、28S rR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经18S rRNA分子鉴定,该寄生虫与Branchiomma sp.相似性为99.13%;而28S rRNA显示,该寄生虫与黑斑鳍缨虫B.nigromaculatum相似性为100%,与Branchiomma sp.(EF116223.1)相似性为99.12%。形态观察发现,该寄生虫虫体呈墨绿色、棕黄色或红棕色,具鳃冠,全长30~90 mm,寄生于小头鲔鳃弓后缘的体表及胸鳍中后部。该寄生虫由鳃冠、胸区和腹区组成,无钙质管,其消化道包括口、口腔、咽、肠、肛门等,与黑斑鳍缨虫存在少许生活习性和形态差别。因此,该寄生虫是否为鳍缨虫属(Branchiomma)、黑斑鳍缨虫(B.nigromaculatum),仍需进一步验证。该虫附着于小头鲔体表后,小头鲔摄食量明显下降,游泳速度加快,易受惊吓。采用甲醛浸泡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后小头鲔成活率为75.9%。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磷酸改性生物质炭对石灰性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稳定效果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5—2019年选择豫北某地污染农田土壤开展连续5a的定位试验。研究选用磷酸改性稻壳生物质炭为土壤调理剂,设置土壤调理剂不同年限的连续施用处理,分析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及小麦籽粒镉、铅含量,以探究调理剂钝化效果的持续性,借助高通量测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尖吻鲈仔鱼期的骨骼生长发育规律,为开展尖吻鲈骨骼发育相关基因研究及鱼类化石探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软骨—硬骨双染染色技术,连续观测0~23日龄尖吻鲈仔鱼发育过程中脊柱及附肢骨骼中的胸鳍、背鳍、腹鳍、尾鳍、臀鳍形成及生长发育特征.[结果]1日龄的尖吻鲈全长1.70±0.10 mm,其身体细长笔直,骨骼尚未开始骨化,附肢骨骼未出现;3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索发生自然弯曲并开始发育,胸鳍、尾鳍原基逐渐形成;5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索末端开始向上弯曲,背鳍开始发育;9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索出现弯曲,髓弓和脉弓开始形成,尾杆骨上翘,随之形成尾鳍,胸鳍原基、背鳍鳍皱开始出现,臀鳍开始发育;13日龄时,尖吻鲈仔鱼的胸鳍和尾鳍发育基本完成,髓棘、脉棘开始出现;15日龄时,尖吻鲈仔鱼的腹鳍开始发育,背肋和腹肋以软骨的形式生长,尾杆骨收缩,背鳍和胸鳍进入发育后期;19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柱骨化,胸鳍出现鳍棘,附肢骨骼发育接近完全;21日龄时,尖吻鲈仔鱼的背肋和腹肋开始骨化,尾鳍骨化基本完成,髓弓、脉弓、髓棘和脉棘也开始骨化;23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柱骨化完全,胸鳍发育完成,鱼体骨骼基础框架完成发育,鳍条开始骨化并出现分节,仔鱼完成变态.脊柱畸形首次出现在10日龄的尖吻鲈仔鱼中,至22日龄时畸形率占样本采集总量的8%,其中前期畸形的仔鱼在14~15日龄时基本被淘汰.[结论]尖吻鲈仔鱼脊柱及附肢骨的发育顺序与其他鱼类基本一致,但发育时间节点有所不同.尖吻鲈仔鱼的骨骼发育畸形首次出现在10日龄左右,但主要集中在20~22日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