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蚜虫是小麦田常发重大虫害,发生量大时对小麦产量影响甚大.化学防治蚜虫是小麦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用药量大,且必不可少.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方向要求农药科学减量增效施用,对于小麦常发重大虫害蚜虫的控制首先考虑选择减量控害的技术措施.对蚜虫防治的减量控害措施的报道多以传统的电动喷雾器为施药设备进行施药,而应用新型高效的植保...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套种与直播对周年小麦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提高周年种植小麦和玉米的经济效益,本试验选用近几年推广面积较大的冬小麦品种烟农5158,玉米品种登海3622和金海5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套种改为直播的种植方式,虽然玉米产量有所降低,但降幅较小,尤其是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较重,套种玉米增产优势被削弱,综合全年产量,直播方式优于套种方式,但产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2012~2016年小麦镰刀根腐病在河北馆陶县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发生面积逐渐扩大。至2016年,发生范围呈局部性区域分布,区域内发病普遍。4~5月中旬出现较多降雨,田间菌源充足,较高的田间小麦种植密度大是导致病害发生较重的主要因素。为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应将前期预防与后期一喷多防相结合,增强小麦抗逆性,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发生世代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是2005年河北省首次发现报道的夏玉米苗期的新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监测数据,研究其发生世代。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每年发生4代。4-5月为越冬代成虫期,6-7月上旬为1代成虫期,7月中旬-8月上旬为2代成虫期,8月中旬-9月下旬为3代成虫期。其中1~2代成虫蛾量大,蛾峰明显,以第2代幼虫为害玉米苗最为严重,越冬代成虫和第3代成虫蛾量较少,蛾峰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5.
陈红  王廷利  陈立涛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62-162,164
进行了夏甘薯覆盖麦糠草试验,结果表明:夏甘薯覆盖麦糠草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2018—2022年利用我国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假禾谷镰刀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病菌周年侵染循环规律。利用室内分层接种技术,明确了小麦播种层及以上的病菌能侵染小麦胚芽、地中茎、根茎结合处、芽鞘或叶鞘,但不侵染根系,病菌在种子5 cm以下不侵染小麦,为深翻有效压低菌源基数提供了依据。采用田间接种发现,苗期感病严重的可造成死苗,或分蘖减少;成株期茎秆枯死或白穗,分蘖更易发病,白穗呈零散分布,分散在小麦的不同高度。小麦收获后贴茬播种玉米,麦茬上携带的病菌能在玉米田生态环境中继续繁衍;玉米收获后,病菌随麦茬与玉米秸秆同时粉碎并旋耕,使病菌在田间得到扩散,进而再次侵染下茬小麦。据此揭示了黄淮海小麦秸秆还田、玉米(谷子等夏播作物)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茎基腐病逐渐成为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刀菌是当地菌源,经逐年优选和积累成为了优势病原,提出了以生态调控为核心的茎基腐病绿色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二点委夜蛾在玉米上的发生和为害与小麦秸秆还田的田间生态密切相关,其幼虫隐蔽在小麦秸秆下为害玉米幼苗的茎基部和根部。二点委夜蛾生存和为害离不开秸秆覆盖的隐蔽环境。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的绿色防治措施,采用对比试验设计,以传统常规播种机播种为对照,分析了播种行旋耕播种对二点委夜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常规玉米播种机播种,开沟宽度为5~10 cm,播种行仍有麦秸覆盖,有利于二点委夜蛾在麦秸下隐蔽为害玉米幼苗,玉米平均百株虫量10.5头,被害株率6%;而采用播种行旋耕播种,将带有麦秸的播种行进行旋耕,然后再播种玉米,可使玉米播种行15~20 cm范围内没有麦秸覆盖,玉米出苗后不被麦秸围棵,破坏了二点委夜蛾的适生环境,可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的为害,在播种沟内未发现二点委夜蛾和玉米被害株。采用播种行旋耕播种对二点委夜蛾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种子处理对麦蚜的防控效果,2015~2017年使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小麦进行拌种,比较了药剂拌种与常规喷雾对麦蚜防治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小麦生长中后期,常规喷雾区的麦蚜量达到防治指标(百株虫量800头)时开始进行防治,此时,拌种处理区的百株蚜量仅为18.0头,防治效果为98.00%;喷雾防治14 d后,拌种处理的防效为98.82%,虽然显著低下常规喷雾处理,但也达到了较高水平。2017年小麦生长中后期,常规喷雾区的麦蚜量达到防治指标时,拌种处理区的百株蚜量为143.0头,防治效果为83.47%;喷雾防治20 d后,拌种处理的防效为98.20%,与常规喷雾处理差异不明显。拌种处理还可以增加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常规喷雾和空白对照增加7.8%和19.1%。拌种处理的小麦净收益为16 675.2元/hm2,分别较常规喷雾和空白对照提高了1 128.3和2 471.4元/hm2。使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安全省工、持效期长,对麦蚜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小麦全生育期蚜量均未达到防治指标,后期无需进行药剂喷雾防治,且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不断调整,保健意识逐渐增强,甘薯也成为人们喜食的天然保健食品。近年来,国际国内鲜食甘薯的消费量剧增,为确保食用安全,现提出包括无公害甘薯生产基地环境的优化选择、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一整套的生产技术。1 产地环境条  相似文献   
10.
2013年馆陶县玉米穗蚜发生面积大、分布范围广、虫量高、为害重,为常年罕见。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穗蚜大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历年气候条件,分析了影响穗蚜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馆陶县玉米穗蚜发生盛期一般为8月中下旬,8月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穗蚜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 ,8月湿度80%左右、温度25℃以上、降雨较少时穗蚜适宜发生并形成为害,温度28℃左右、降雨量50 mm以下、大面积种植不抗虫品种的情况下玉米穗蚜有可能严重发生。提出了玉米穗蚜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出了种植抗蚜虫品种、适期早播、铲除田间杂草等农业措施,以及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灌心、远距离喷雾、热力烟雾机施药等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