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AFB1)容易超标,检出率达80%~100%,毒性大,具强致癌性,可抑制生猪免疫机能,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引起动物继发感染,还会在动物产品中残留而威胁人类健康,给生猪养殖带来经济损失,降低猪肉食品安全性。本文通过使用先进固体发酵系统设备和益生菌发酵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中试优化,获得发酵降解猪饲料AFB1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硒浓度0.3 mg/kg,发酵时间12 h,量子波强度30 Hz,益生菌菌种组合CGMCC NO.17328混合CGMCC NO.15611。该工艺将猪饲料AFB1量从63.41μg/kg降解到2.98μg/kg,降解率达到95.30%,AFB1含量达到国家饲料安全标准。生产工艺适合养猪场低成本快速生产AFB1达标猪饲料。  相似文献   
2.
即食莲藕产品--藕肠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藕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湖北省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特别适应莲藕生长.近几年来,莲藕已成为湖北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工程.但由于莲藕不耐贮藏,易腐烂褐变,尤其是洗净泥土后更是难以保鲜贮放,因而极为有效的莲藕贮藏保鲜和加工已成为制约莲藕产业化的技术关键.目前莲藕加工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有藕粉、莲藕汁饮料、藕片(白糖藕片、酱藕片、生姜藕片、糖醋藕片、糖藕片、脱水藕片、速冻藕片、出口速冻藕片等)、莲藕罐头、盐渍藕、藕脯、莲藕蜜饯、莲藕酒.在开展"无硫护色生鲜净菜莲藕保鲜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还有大量的边角余料亟待开发利用,因此,我们研制了诸如藕肠、藕夹、卤藕等即食莲藕系列产品.现将藕肠的研制开发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广西波尔山羊胚胎移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SH CIDR方法对6只波尔山羊进行了超数排卵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5只羊出现超排反应(83.3%),共收集胚胎40枚(8枚/只),其中可用胚为35枚(7枚/只).单或双鲜胚移植受体母羊25只,其中有12只母羊怀孕(48%),妊娠期间有1例流产, 最后产羊羔12只(其中1例为双羔),产羔率为48%.  相似文献   
4.
猪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促进发育、保护血管、防治多种疾病等作用,但普通饲料养殖的恩施黑猪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易让人肥胖和患高血压,已成产业发展瓶颈;研究出可降低猪肉饱脂肪酸和提高猪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能提高猪肉保健功效,促进恩施黑猪肉产业发展。本试验通过饲料设计配方优化得出,恩施黑猪饲粮中添加生物有机硒1.5 mg、亚麻油80 g、维生素E 160 mg、鱼粉130 g,可将猪肉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从61.68%提高到73.83%,显著增加猪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 <0.05),提高猪肉的安全性、健康性和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5.
氮沉降对湿地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阐明湿地松林土壤呼吸对氮沉降响应的变化规律以及氮沉降是否改变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运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模拟氮沉降4种不同处理水平[0、5、15、30 g/(m2?a)]下湿地松林(Pinus elliottii)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温、湿度。结果表明:湿地松林土壤胡须呈明显季节变化,7月最高,1月最低。各处理土壤呼吸年累积量为:对照(CK)[5.28±1.02 t/(hm2?a)]、低氮[LN 4.51±0.64 t/(hm2?a)]、中氮[LN 4.66±0.51 t/(hm2?a)]和高氮[HN 4.20±0.43 t/(hm2?a)]。全年对照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为CK[1.44±0.28 μmol/(m2?s)]比各氮沉降处理LN[1.20±0.17μmol/(m2?s)]、MN[1.24±0.13μmol/(m2?s)]、HN[1.11±0.11μmol/(m2?s)]高16.6%、13.8%、22.9%。土壤呼吸速率与10 cm土壤温度呈显著相关正指数关系(P<0.01),相关性指数(R2)在0.6049~0.7557之间,湿地松林在各处理氮沉降下温度敏感性系数分别为LN(1.72)、MN(1.75)、HN(1.79)同对照(2.35)相比有降低趋势。土壤呼吸与5 cm土壤湿度之间呈二次方程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氮沉降是影响湿地松林CO2通量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水牛胚胎分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水牛桑椹胚去致密化和不同分割方法对水牛切割胚发育效果的影响,将体外受精获得的水牛桑椹胚(第5d)和囊胚(第6~7d)分割后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发育情况。结果显示:(1)水牛桑椹胚经去致密化处理后,其分割成功率(67.69%vs.51.71%)和囊胚发育率(58.30%vs.41.13%)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1),但囊胚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2)以直接分割法和单臂分割法分别分割桑椹胚和囊胚,其分割成功率、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三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水牛桑椹胚去致密化有利于切割胚的成活和发育,而直接分割法和单臂分割法均可用于水牛桑椹胚和囊胚的分割。  相似文献   
7.
研究结果显示,五爪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Shaw cv.Five fingernails tung]的桐油组分中含有63种成分,其中18种十八-6,9,12-三烯酸甲酯顺反异构体的α-桐酸的总含量达63.94%,(Z,Z,Z)十八-9,12,15-三烯酸甲酯的β-桐酸含量为8.62%,十八-9-烯酸甲酯含量为6.23%,(Z,Z)十八-9,12-二烯酸甲酯含量为8.05%,棕榈酸甲酯含量为3.30%,二十-11-烯酸甲酯含量为1.19%。五爪桐桐油总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99.04%,其中有21种不饱和脂肪酸,干性油含量为90.63%;其种仁含油量为62.89%,折光指数1.520 6,酸化值5.1 mg/g,碘化值165 mg/g,皂化值190 mg/g,透明无异味,色泽0.1,密度0.937 6g/mL,热聚合时间446 s。五爪桐桐油脂肪酸因含β-桐酸高,桐油产品中有结晶析出,不能达到商品桐油的质量要求;但β-桐酸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显效的有效成分,含量高,有提取价值,可将它作为药用油桐树发展。  相似文献   
8.
收集屠宰场水牛卵巢卵母细胞,在卵子体外成熟和受精后胚胎体外发育过程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0,50,100和200μmol·L-1的亚麻酸,探究亚麻酸对水牛卵母细胞核成熟率、受精卵的分裂率和植入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添加亚麻酸,添加浓度50μmol·L-1组的核成熟率(74.18%)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囊胚率(33.24%)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μmol·L-1亚麻酸组(P0.05)。在胚胎培养液中添加50μmol·L-1亚麻酸组的囊胚率(34.5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μmol·L-1亚麻酸组(P0.05);同时在成熟液和胚胎培养液中添加亚麻酸,添加浓度200μmol·L-1组的分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间的囊胚率和D7囊胚比率均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单独在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和胚胎培养液中添加50μmol·L-1亚麻酸能有效促进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囊胚发育。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湖北省富硒水稻(Oryza.sativa L.)产业发展现状,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省内11个县(市)富硒水稻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可为更好地促进湖北省富硒稻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辽市玉米高产高效种植综合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辽市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水肥资源利用率低、机械化程度低、技术到住率低、生产成本高、品质差或个别地区高产不高效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市政府提出的吨粮田建设,主要采取六项有效增产技术。即:机械化宽窄行覆膜增密技术、土壤检测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氮后移增产技术、隔行去雄增产技术、深松深翻技术。通过上述六项关键技术的综合应用,大大提高玉米生产水平,真正实现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农牧业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