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林业   221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112篇
  248篇
综合类   910篇
农作物   239篇
水产渔业   210篇
畜牧兽医   483篇
园艺   214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虽然近些年我国逐渐加大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整治力度,但“白色污染”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彻底解决。羊在采食过程中极易误食塑料薄膜等相关制品,从而出现消化道堵塞以及其他炎症,进而直接影响羊群的正常健康生长。一旦羊误食塑料薄膜,需要立即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羊误吃塑料薄膜的治疗方式与预防方法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3.
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有效评价土壤氮素含量可以促进配方施肥的发展。提出主成分分析、注意力机制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模型(PCA-Attention-LSTM)来监测土壤的氮素含量。采用PCA(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影响土壤氮含量的关键影响因子,降低模型向量输入的维数,利用注意机制突出预测中的关键输入特征。在Keras深度学习框架的基础上搭建PCA-Attention-LSTM的网络模型,实现对未来2 h土壤氮含量的精监测。最后,以黑龙江省依安甜菜养植基地的数据对土壤氮含量进行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与RNN等其它网络模型相比,该模型的效果更好,基于PCA-Attenlion-LSTM网络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0.119、0.020、0.156。该模型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可以应用于土壤氮含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5.
6.
那坡杉分布在我区那坡县至德保县范围内,长期的系统发育与环境的互作,形成了具有独特生态特征的地理种源。经过广西地理种源试验,被确认为我区优良种源之一,其优良特性的适生区分布在桂西北、桂西、桂西南和桂南的适杉地带。全国地理种源试验,那坡杉在湖北省和安徽省都显示出了优良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畜牧科技的发展,肉鸡的生产性能日益提高,上市日龄和生产周期缩短。但是在现实生产中,若肉鸡生产性能顺其自然发挥,往往会造成肉鸡前期生长过快,后期抗病力降低,一旦发病,难以冶疗,甚至不能正常出栏。因此,掌握肉鸡生长规律是提高生产性能和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分类法研究了来自21种寄主植物96个病原荧光假单胞菌菌株(包括5株非荧光菌)的分类问题。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荧光菌菌株可分成两大组,第一组(组I)生长较慢,精氨酸双水解酶呈阴性,营养谱窄,多数菌株不利用DL-苯丙氨酸,L-苯丙氨酸,L-羟脯氨酸,L-异亮氨酸,L-色氨酸,L-瓜氨酸,DL-nor-缬氨酸,L-胱氨酸,单宁酸和鼠李糖作为唯一碳源,不能利用天冬氨酸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而第二组(组Ⅱ)的菌株可利用这些化合物。组I的菌株可分为10个亚组(I1-I10),亚组与致病变种或命名种基本对应,与寄主来源密切相关;亚组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利用底物的能力不同。组Ⅱ均具有精氨酸双水解酶,营养谱广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