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垄作栽培对小麦个体发育和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麦垄作栽培是在克服了传统栽培(平作)许多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耕作栽培方式。通过大田对比试验表明,垄作栽培可显著降低群体内空气湿度.纹枯病、白粉病等常见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得到极显著降低;第一、二节间缩短增粗,茎壁加厚,抹高降低,抗倒伏性显著增强;垄作栽培中小麦种植在垄顶,全生育期根际土壤疏松不板结。利于根系发育,单抹次生根数量增加9.6~19.1条,0~60cm根系干重较平作栽培增加12%以上.深层土壤根系活力得到极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1979~1985年,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方式中,以耙地并投入玉米秸或投入玉米秸和小麦秸代替传統的麦前翻耕法,结果表明,“少耕”和“培肥”相结合,可以全面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耙层土壤容重偏小,促进小麦根系和地上部的生育,使小麦、玉米增产。便耙秸还田延至三、四年,耙层下部的容重比对照偏大,耙层的容重亦逐漸大于对照,影响根系良好发育,小麦、玉米不再表现增产。据此,提出了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方式中,將小麦播前翻耕的传統耕法改为耙、耕交替,即耙秸两年,翻耕一年的土壤耕作制。以改善土壤的营养和物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降低成本。并克服连续耙秸,土壤容重增大,有碍作物根系生育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差异,以10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系)在5种不同土壤类型区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差异性较大,但不同性状的差异表现不一致。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河潮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褐土,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表现为河潮土>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5.80%、5.96%、12.06%;容重、硬度、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表现为砂姜黑土最优,褐土、棕壤次之,河潮土最差,容重、硬度变异系数较小为1.27%、6.38%,粉质参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14.62%、16.90%、13.30%。  相似文献   
4.
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10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品种(系)在5种不同土壤类型区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河潮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褐土,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表现为河潮土〉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5.80%,5.96%,12.06%;容重、硬度、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表现为砂姜黑土最优,褐土、棕壤次之,河潮土最差,容重、硬度变异系数较小为1.27%,6.38%,粉质参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14.62%,16.90%,13.30%.产量表现为砂姜黑土〉潮土〉褐土〉棕壤〉河潮土,在不同土壤类型间产量和穗数变异较大,粒数和千粒重相对稳定.不同土壤类型对优质小麦品质性状、产量和产量因素有较大影响,但各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变异不同.  相似文献   
5.
利丰收对春玉米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利丰收处理,春玉米幼苗生长量较小,但根冠比大于对照;株高前期降低,抽雄后比对照高,呈显著差异;叶面积指数拔节期、小口期比对照高,大口期、抽雄期比对照略低,但棒三叶叶面积明显高于对照;产量比对照提高13.30%,达极显著水平,这主要得益于行粒数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生态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及其技术群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技术包括生态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并分析了此三类支撑技术的相互关系;通过深入比较,指出生态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占主导地位,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同时提出了生态技术群中应该重点发展的主要技术:立体农业技术、综合养殖生态技术、特色农业技术、多色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农业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农学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从农学专业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出发,在多年实践教学探索与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农学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应遵循的原则,论述了构建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保障体系,并分析了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8.
垄作栽培对冬小麦根系活力和旗叶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为了明确垄作栽培条件下冬小麦根系活力与旗叶衰老的变化规律,采用垄作种植方式与传统平作栽培相比较的方法,研究了2种不同种植方式对2个小麦品种烟农19和济麦19根系活力及旗叶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栽培中由于小麦种植在垄顶上,0-60 cm土层根系干重较平作栽培增加12%以上,深层土壤(20-60 cm)根系活力得到极显著提高。在垄作栽培条件下,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较传统平作均有显著提高。开花15 d后,垄作栽培条件下的SOD、CAT、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较传统平作栽培均有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垄作栽培与传统平作栽培在同等节水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小麦深层根系活力,延缓旗叶衰老。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小麦生产区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优质专用小麦品质及其相应指标的概念,介绍了国内外小麦生产区域化的情况,并分析了生态环境因素与小麦品质的关系,提出了结合各生态区的土壤、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进行优质小麦生产区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间套作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并对间套作领域当前主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讨论。首先,综述了间套作复合群体在光能利用特性,指出了间套作可通过增强叶片光合性能和提高光的截获率与转化效率显著提高光能利用率。其次,综述了不同间套作复合群体在氮、磷、钾养分及水分利用等方面存在的竞争和互补利用现象,讨论了各种间套作类型资源高效利用的可能机制。最后,综述了间套作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间套作可以使产量提高20%~50%,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复合群体结构是高产的关键。不同间套作类型对秸秆和籽粒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及无氮浸出物等营养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讨论,指出了间套作研究在资源集约利用、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