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推动乡村清洁能源、分布式电源高质量发展,提升清洁能源、电源供给能力和应用水平,助力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清洁供能,清洁用能,本刊自本期开始在《能源技术》栏目刊发“绿色发展·推动农村能源技术革命”专题文章,集中推广各地在分布式电源建设、运维及并网运行方面的经验,探讨分布式光伏发电、风电和储能电站建设方案设计、设备选型使用,投运后的运行、维护与控制方式策略,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其入网对现有配电网运行的影响与解决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农大1108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大田生产中主要的4种种植方式(穴播、撒播、窄幅条播和宽幅条播)对冬小麦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种植方式下花后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均表现为窄幅条播显著高于其他3组处理;窄幅条播主要通过提高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获得高产;与宽幅条播相比,窄幅条播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在籽粒中的积累量分别增加45.59%和19.44%;与穴播和撒播相比,窄幅条播产量分别提高17.25%和11.39%;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为穴播最高,达到80.26%。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籽粒的灌浆速率影响不大,表现为各处理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适合旱地和水地的小麦栽培模式,试验选用旱地小麦品种‘普冰151’(P)和当地生产上广泛种植的水地小麦品种‘西农979’(X)与‘小偃22’(Y),研究农民习惯栽培模式(C)、节本高效栽培模式(J)和三省一高栽培模式(S)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下花后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栽培模式C与栽培模式J相比,增加各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以及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但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转运量和转运贡献率均有所降低。栽培模式C下各品种均于灌浆后期30d左右出现灌浆"小高峰",且3种栽培模式下‘普冰151’均在花后30d出现灌浆"小高峰",这些是其分别获得较高千粒质量的重要原因。栽培模式S下‘普冰151’能够获得较高的产投比、物质净产比值和活劳动净产比值。相较于栽培模式C,栽培模式J下各品种的产量虽有小幅度降低,但其活劳动净产比值却得到提升。在旱地针对‘普冰151’采用栽培模式S,水地采用栽培模式J,能够使小麦生产达到省水、省药、省工、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着眼于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发展机制等方面,针对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开展了全面探索与实践,详细阐述了西华大学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探索的基本状况,不断创新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以适应应急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及四川省防灾减灾工作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电力企业大力推行智能电网建设,电力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电力信息系统正在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电力信息通信机房作为电网发电、售电、输电以及配电的信息交换平台,其对于智能电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目前通信机房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巡检可靠性较低。文章主要对电力信息通信机房巡检提供相应的智能化技术以及具体应用情况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2013年引进中浙优8号示范推广,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较好、生长后期青枝蜡秆、转色好的特点,适合作烟后稻栽培。从播种、培育带蘖壮秧、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确保中浙优8号作烟后稻种植能够获得丰产。  相似文献   
7.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北校区为对象,以南校区为主,北校区为辅,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详细调查,介绍评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配置的整体规划及各分区的配置特点,分析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结合的配置方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