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世界大麦生产的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获面积、总产及单产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世界大麦生产的现状,概述了世界大麦在各大洲及各主产国的生产情况,总结了世界大麦生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大麦成熟籽粒中黄酮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以来源于5个不同地域的21个大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硝酸铝比色法对大麦籽粒的胚、胚乳和皮层中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胚中的黄酮含量最高,胚乳中次之,皮层中最低;但从不同部位的黄酮积累量占籽粒中黄酮总积累量的百分比来看,大麦籽粒黄酮的89.35%来自胚乳,来自胚和皮层的均只占到5%左右。此外,不同来源地对胚中的黄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胚乳和皮层中的黄酮含量也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首次利用一种新的分子标记IT-ISJ(Intron-targeted intron-exon splice junction,内含子-外显子拼接位点)对34份来自中国青藏高原、欧洲和北美的栽培青稞品种(系)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2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7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4.35条条带。其中81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为93.10%。共扩增出134个等位变异,变幅为2~11个,平均每个引物对检测到6.7个。34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在0.437~0.931之间,平均为0.743±0.094。材料间平均遗传距离较低,仅为0.257,遗传多样性在0.2509~0.8460之间,平均为0.59。本结果表明IT-ISJ标记能有效用于大麦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因此,大麦育种者在杂交育种中应广泛发现和挖掘优异青稞资源,扩大青稞种质的遗传基础,提高青稞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来源不同的9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按双列杂交组成的36个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了玉米幼苗根系对硫酸盐亲和性的配合力。  相似文献   
6.
糯质高粱杂种一代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以穗粒重的优势最强;杂交双亲和中亲值对杂种一代的性状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除不育系间的穗粒重、一级分枝数的一般配合力和穗长的特殊配合力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株高、穗长、千粒重和一级分枝数在遗传表现中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而穗粒重和穗粒数则以非加性基因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杂交高粱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叶向值与穗粒数、千粒重之间的典范相关系数为0.6365(P<0.05),相关信息比为67.27%;并在第一对典范相关变量的回归直线V_1=0.6365u_1上按各组合点间的亲疏关系把供试的23个组合划分为四类,类内各组合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而类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今后应把叶向值列为高梁理想株型育种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8.
9.
86—29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1985年从地方种洋高粱中单株系选育成。1987年全省区域试验,每公顷3409公斤,较洋高粱增产5.6%,大面积生产示范,每公顿产量3960公斤,较地方品种增产31.1%。1988年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该种生育期130天左右,属中熟种。芽鞘紫红色。株高260厘米上下,总叶片数21~23个。穗长31.5~36厘米。中散穗,伞形。穗粒重约65克,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新选育的饲料大麦品种川农饲麦1号作青贮用时的适宜收获时期及其栽培技术,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播种密度(X_1)、播种期(X_2)、收割期(X_3)和氮肥用量(X_4)4个因素在成都种植时的最佳栽培技术模式。其鲜质量产量为目标函数Y(kg/667 m~2)的数学回归模型为:Y=2 172.172 1+104.449 7 X_1-276.310 1 X_2-76.485 3 X_3-64.818 1 X_4+3.789 9 X_1~2+42.680 7X_2~2-5.377 3 X_3~2+13.234 8 X_4~2+7.778 2 X_1X_2-105.005 2 X_1X_3-2.222 3 X_1X_4+27.223 6 X_2X_3+91.115 7 X_2X_4-23.890 1 X_3X_4。全株鲜质量产量大于3 500 kg/667 m~2时的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为:播种密度为9.89~11.32kg/667 m~2,播种期为10月24—26日,收割期为4月13—18日,氮肥用量为10.83~16.71 kg/667 m~2。在4个参试因素中,播种期对全株鲜质量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对全株鲜质量产量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