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4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3篇
  144篇
综合类   179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是世界第一大细毛羊饲养国家,而其细毛羊生产方向也是灵活变化的.其羊毛生产随着世界羊毛与羊肉的价格波动进行生产方式、产品方向的科学调整.  相似文献   
2.
以2个木薯品种’SC205’和’SC124’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钾(K0,K2O 0 kg/hm2)、低钾(K50,K2O 50 kg/hm2)、中钾(K100,K2O 100 kg/hm2)和高钾(K200,K2O 200 kg/hm2)4个施钾量处理,测定收获期木薯的农艺性状、鲜薯产量及其构成指标、可溶性糖组分含量、淀粉组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不施钾相比,施钾量达100kg/hm2以上时,能显著提高木薯株高、茎径、单条薯重;施钾量达50 kg/hm2以上时,能显著提高鲜薯产量,其中’SC205’和’SC124’的鲜薯产量增幅分别达59.2%~131.7%和51.4%~127.9%,在施钾量(K2O)为100 kg/hm2时鲜薯产量达到最大值;(2)施钾量对不同组织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及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品种与施钾量间交互作用对蔗糖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对其他可溶性糖组分及淀粉各组分均无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光谱的冬油菜植株氮素积累量监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无损和定量研究高光谱技术在冬油菜植株氮素积累量(PNA,plant nitrogen accumulation)时空变化监测的适宜性及准确性,该文以两年田间氮肥水平试验为基础,采用单变量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基于特征光谱参数的冬油菜P NA高光谱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比值光谱的方法可显著提高冬油菜冠层光谱反射率与PNA间的相关性,其最佳的波段组合为1 259 nm与492 nm处光谱反射率比值(R1259/R492),决定系数R2为0.85。高光谱参数间,以比值植被指数(RVI-5)、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线性内插法红边位置(REIP)、三角植被指数(TVI)、742 nm处一阶微分光谱值(FD742)和红边面积(SDR)等光谱参数与PNA相关性较好(平均R2和标准误SE分别为0.69和42.70),且以FD742表现最优(R2=0.79,SE=35.66)。精度分析结果显示,以光谱参数R1259/R492和FD742为自变量的指数方程模型作为高光谱监测油菜PNA的最佳模型,各生育期Noise Equivalent(NE)均较低且表现稳定,同时模型估测精度较高,R2分别为0.98和0.98,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分别为0.73和0.72,相对误差MRE分别为14.42%和10.31%。该方法为快捷和精确评估冬油菜PNA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改性腐殖酸对染料甲基紫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特性。[方法]以甲基紫染料为例,研究改性腐殖酸对有机染料废水的吸附特性,同时考察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酸性条件有利于改性腐殖酸吸附甲基紫。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量增加,24 h后,吸附作用基本达到平衡。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加,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是吸热反应。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吸附量呈下降趋势。当改性腐殖酸的用量为0.8 g时,其对甲基紫的去除率达98.34%。25℃下,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用Fre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佳。[结论]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在染料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适宜氮水平下冬油菜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合氮分配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涛  鲁剑巍  任涛  汪威  王振  王少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8):3532-3541
【目的】探讨适宜氮水平下冬油菜苗期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其内部光合氮素利用特征,并分析氮素营养影响光合氮利用效率的限制因子,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45、180和360 kg·hm~(-2),分别用N_0、N_(45)、N_(180)和N_(360)表示),测定苗期干物质积累及成熟期产量。选取N_0(对照)和N_(180)(适宜氮水平)处理,将植株绿叶从上而下平均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测定不同叶位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氮含量(N_A)、叶绿素含量(Cc)以及可溶性蛋白氮含量(N_S)等相关生理、光合参数,并计算叶片氮素在光合组织系统(羧化系统、生物力能学组分和捕光系统)的分配比例,分析叶片氮素利用特征。【结果】施氮对冬油菜增产效果显著,N_(45)、N_(180)和N_(360)较N_0处理增产幅度分别达170.0%、505.6%和604.1%,其中,N_(180)与N_(360)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苗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表现一致。与N_0处理相比,N_(180)处理冬油菜不同叶位叶片N_A、Cc和P_n max均显著升高,上部和中部叶片光合氮利用效率(P_NUE)有所下降。光合组织系统氮分配结果表明,N_(180)处理上部、中部叶片,氮素在光合组织系统中羧化系统(P_C)、生物力能学组分(P_B)及捕光系统(P_L)的分配比例均低于N_0处理,但各组分氮含量较N_0处理平均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0.6%、11.8%和28.8%。施氮与否对相同叶位叶片可溶性蛋白氮(N_S)与非可溶性蛋白氮(N_(non-S))的比例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光合组织系统在N_S和N_(non-S)中的分配,其中N_0处理各部叶片的羧化系统氮含量(NC)占N_S的比例平均为83.4%,N_(180)处理比例为60.3%。基于边界线分析法定量各光合组织系统分配对P_NUE的影响结果表明,P_C和P_B对P_NUE的影响大小分别为26.8%和42.6%,显著高于P_L的影响。氮素营养对P_NUE的影响以P_C和P_B限制为主,平均所占比例达77.8%。上部叶P_NUE主要受P_C限制,所占比例达83.3%;而下部叶片P_NUE主要受P_B和P_L限制。【结论】施氮对冬油菜增产效果显著,施氮量为180 kg·hm~(-2)时较为适宜。缺氮条件下,植株将有限的氮尽可能地向光合器官中分配,且下部叶片光合氮素较早发生降解,而适宜氮水平下能维持光合蛋白在各自蛋白类型内的分配比例。氮素营养限制光合氮素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因子是羧化系统和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分配;随着叶位的降低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主要限制因子由羧化系统氮分配逐渐转变为捕光系统及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分配。  相似文献   
6.
不同钾效率棉花基因型伤流液钾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对钾"双高"(钾高效和高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HG103和钾"双低"(钾低效和低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LG122的伤流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钾显著增加了各基因型棉花的伤流量、伤流液中的钾含量和钾积累量及植株各器官的钾含量和钾积累量;两个基因型对低钾胁迫的反应不同,钾"双高"基因型HG103的伤流量显著高于钾"双低"基因型LG122。二者伤流液中的钾含量与根、茎、叶中的钾含量和钾积累量及单株钾积累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相关,说明伤流液中的钾含量和积累量与植株各器官的钾含量和钾积累量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稻田不同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目的】研究稻田不同土壤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以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鄂中、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的10个县(市)选择不同供钾水平田块布置水稻试验。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制定的速效钾分级标准,本文将土壤速效钾含量>150 mg•kg-1的试验点如钟祥和宜城归为高钾供应能力土壤(1级水平),简称为高钾土壤,标记为High-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的试验点如团风、仙桃、洪湖和枝江归为中钾供应能力土壤(2级水平),简称为中钾土壤,标记为Middle-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 mg•kg-1的试验点如麻城、广水、鄂州和蕲春归为低钾土壤,标记为Low-K。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CK(-K);(2)+K;(3)+S;(4)S+1/3K;(5)S+2/3K;(6)S+K,其中K和S分别表示钾肥和还田秸秆,以此来考查当前推荐钾肥用量(K2O 75 kg•hm-2)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以及轮作模式下麦秆或油菜秸秆还田钾素对钾肥的替代作用。【结果】结果显示CK处理(-K),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的稻谷产量分别为8 372、8 710和7 767 kg•hm-2,施钾和秸秆还田均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与CK相比,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均以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量分别为633、1 098和814 kg•hm-2,增幅分别为7.7%、12.6%和12.5%;地上部钾素累积吸收增量分别为40.2、56.5和49.3 kg•hm-2,增幅分别为15.9%、21.3%和36.8%。在当前推荐钾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还田会造成高钾土壤的钾肥吸收利用率下降,但可明显提高中钾和低钾土壤的钾肥吸收利用率;同时秸秆还田也会显著降低高钾土壤的钾肥农学利用率,但对中钾和低钾土壤的钾肥农学利用率没有明显影响。同钾肥利用率相比,钾素利用率均有所降低,但中钾土壤和低钾土壤的钾素利用率要显著高于高钾土壤的钾素利用率。通过对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用量与增产率、地上部钾素累积增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高钾土壤和中钾土壤的推荐钾肥用量偏高。根据线性加平台肥效模型拟合得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50 mg•kg-1)适宜钾肥用量平均为38.2 kg•hm-2,比推荐用量减少49.1%;中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适宜钾肥用量平均为60.0 kg•hm-2,比推荐用量减少20.0%;而低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00 mg•kg-1),增产效果显著,推荐钾肥用量不足。【结论】因此,短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和中钾土壤田块,秸秆还田钾素可不同程度地替代部分化学钾肥施用;而低钾供应田块推荐用量略显不足,增施钾肥仍有较大的增产空间。  相似文献   
8.
成土母质及土壤质地对油菜施钾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区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施钾效果受成土母质的影响,施钾效果高低顺序为:花岗岩>小河冲积物>红砂岩>页岩>Q3>长江冲积物>Q2;土壤质地对油菜施钾效果产生明显影响,油菜施钾增产效果与土壤中>0.02mm的细粒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其中与>0.2 mm的粗粒含量也成正相关,即质地愈粗施钾效果愈好,而粘粒含量愈高则施钾效果愈差.  相似文献   
9.
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淋失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全部基施(TJ),氮肥60%基施、40%做越冬肥追施(TJD),氮肥60%基施、40%做薹肥追施(TJT),氮肥60%基施、20%做越冬肥、20%做薹肥追施(TJDT)。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以TJDT处理效果最佳,与TJ处理相比,TJDT处理的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6%、2.1kg·kg-1氮和4.9%。同时,TJDT处理的氮素淋失量也最小。氮素平衡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氮素平衡影响不大,但是均比氮肥集中做基肥施用(TJ)的表观损失明显减小。尽管油菜收获后,各施氮处理土壤氮素均有盈余,但分期施肥盈余量明显高于TJ。研究表明在油菜生产中,氮肥分期施用既能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又可获得较好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振荡提取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小分子有机酸和阳离子对含钾矿物(黑云母、白云母和正长石)中钾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分子有机酸和阳离子均可显著提高黑云母、白云母、正长石中钾素的释放量。与对照处理(去离子水)相比,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NH4Ac溶液、CaCl2溶液、NaCl溶液、HCl溶液从黑云母中提取的K+量分别增加188.2%、151.6%、149.6%和24.6%、32.6%、3.5%、169.8%;不同溶液从白云母中提取的K+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11.0%、202.8%、199.4%和81.6%、38.3%、21.7%、169.1%;不同溶液从正长石中提取的K+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19.0%、206.6%、216.0%和144.1%、27.5%、60.4%、210.9%。同种浸提剂,不同矿物的释钾素量显著不同,表现为白云母>黑云母>正长石,含钾矿物释钾素量随着溶液浓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