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对鼠源细胞进行鉴别检测,以鼠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为靶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针对鼠源细胞基因组荧光定量PCR扩增曲线良好,其他物种来源细胞基因组及生物制品原辅材料未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敏感性高,基因拷贝数检出限度为45.3拷贝。本试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对鼠源细胞进行快速检测,为细胞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诊断牛结核病的间接ELISA方法,以牛分枝杆菌Rv3403c、CFP10和ESAT6蛋白为靶标抗原,通过酶切连接和重叠延伸PCR方法,将3个抗原基因串联在pET-28a载体上,基因之间用Linker序列连接,构建出pET-28a-Rv3403c-CFP10-ESAT6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纯化目的蛋白并分析其反应原性。以纯化后的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分析,成功表达并纯化出包涵体蛋白Rv3403c-CFP10-ESAT6,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融合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与其他牛病原体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临床结果显示,本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阳性符合率为66.7%,阴性符合率99.3%,总符合率为99.3%。研究表明,成功串联表达了具有良好反应原性的融合蛋白Rv3403c-CFP10-ESAT6,并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了一种牛分枝杆菌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检测和净化牛结核病提供了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3.
王向阳  吕丽  施青红  项链 《北方园艺》2011,(15):185-188
以红提葡萄为试验材料,分离出葡萄灰霉病菌种,选择酒精、桂醛、戊二醛、稳定态二氧化氯、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酸性电位水、臭氧等方法进行处理.食品添加剂均在国家允许的最大浓度范围内使用,研究其对葡萄灰霉菌的抑制效果,以获取采后安全、有效的葡萄保鲜方法.结果表明:3 μL/L的桂醛对培养基中和菌液中的葡萄灰霉菌抑制效果最好,抑茵率分别为99.09%和99.10%;其次是臭氧,抑茵率分别为72.73%和97.91%.桂醛处理最佳时间为15 min以上,臭氧杀菌最佳时间为10 min以上.与对照相比,2种处理在新鲜葡萄上使用均能有效抑制葡萄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变直径.其中臭氧抑菌效果好于桂醛.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持续生态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受重视,而在建设中占比较高的林业建设自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因此关于种苗的管理措施和生产技术也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种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详细分析了林业种苗的管理措施和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塑造既有专门知识、又有全面素质的人,地学教育则承担着基础而关键的作用。本文以地学通识课为例,分析地学教育之“面”———地学教育历史发展与外部环境,探求地学教育之“里”———地学通识的基本内涵与理论结构。通过研究认为:通识化是地学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社会、科技条件也从外部推动了这一进程;地学通识教育当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串联、融合地质“学科群” 下的隶属学科,通过训练受教育者的地学思维,而实现整体化地球观的主观构建。作为地学教育的支撑体———地学通识课,应当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在广度、深度与“知识重度” 上的分布,从而实现知识组织方式的最优化以及知识量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3株猪Ⅱ型圆环病毒的分离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混合感染中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毒株的遗传变异特性,本研究对2009年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的病料中分离的3株PCV2通过PCR、免疫荧光等进行初步鉴定,并扩增病毒全基因组,用DNAStar对序列进行拼接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HUN-09株(GQ449670)、HUB-09株(GQ449671)和SD-09株(GQ449669)3个PCV2毒株其全基因组长度均为1768bp,与国内外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99.7%,3个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6%~98.5%,与PCV1分离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69%~70%。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2009年分离的3株PCV2属于基因型PCV-2a。  相似文献   
7.
对2008-2020年我国宠物用病毒类生物制品质量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了宠物用病毒类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兽用狂犬病灭活疫苗效力检验方法、加强纯净性检验方法研究、建立以单抗为基础的宠物用标准物质库、加快宠物用制品重点品种研制等提升宠物用病毒类制品质量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PPRV)是影响全球畜牧业的一种重要病原。本研究旨在建立稳定可靠的PPR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为解析PPRV致病机理、免疫逃逸机制、病毒复制机制等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平台,同时为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奠定必要的前期基础。通过提取PPRV Clone9株的RNA,采用RT-PCR分6段扩增出PPRV反基因组cDNA,通过酶切、连接出PPRV Clone9株全长反基因组,获得pB-PPRV,同时构建表达PPRV核蛋白(nucleoprotein, N)、磷蛋白(phosphoprotein, P)和大蛋白(large protein, L)的3个辅助质粒。将pB-PPRV与辅助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BHK-T7细胞。转染3 d后,冻融3次,感染Vero细胞。传至第二代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经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RT-PCR和序列测定鉴定结果表明,拯救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拯救病毒(rPPRV-Clone9)在Vero细胞上可稳定传代,增殖动态与亲本病毒相似。本研究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9.
以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血清1型标准菌株基因组为模板,用PCR扩增ApxⅠ BD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对PCR产物纯化回收后与载体pMD18-T进行连接、转化,经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后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IBD;转入大肠埃希氏菌BL21中,以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从APP中克隆的ApxⅠ BDDNA序列与已发表序列的同源性为100%,长1447bp,编码482个氨基酸,所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54ku,与预期的大小相符。结果表明,含有ApxⅠBD基因特异性片段的重组表达载体pETⅠBD已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分析2005-2007年间中国部分省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了解其遗传演化规律,查明中国目前PRRSV流行毒株现状。【方法】应用病毒分离方法从中国4个省份在2005-2007年间采集的81份疑似蓝耳病病料中分离到36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应用RT-PCR方法对36株PRRSV现地分离株的ORF5基因和Nsp2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36株现地分离株均属于美洲型 PRRSV,ORF5基因全长均为603 bp,未发现有基因缺失或插入,编码约200个氨基酸,分离株推导氨基酸序列变异主要发生在9~39位;36个分离株中有15株PRRSV Nsp2基因全长为2 940 bp,21株PRRSV Nsp2基因全长为2 850 bp;发生Nsp2缺失的PRRSV在Nsp2基因第481位、532~560位发生了不连续缺失,共缺失30个氨基酸。与GeneBank中收录的14个PRRSV ORF5、Nsp2基因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除B02-2005株可能与疫苗株有关外,多数现地分离株与Ch-1a株遗传距离较近,不同年份分离到的毒株与早期PRRSV分离株的同源性逐年降低。【结论】根据氨基酸变异情况对PRRSV现地分离株进行亚群聚类分析,发现36株现地分离株分别归属于以VR-2332为代表的4亚群,以BJ-4为代表的1亚群和以Ch-1a为代表的2亚群。进化关系表明PRRSV ORF5、Nsp2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发生了较大变异,不同地区PRRSV分离株的遗传关系存在交叉现象,地域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