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明确低浓度NaCl的最佳施用方式及其适宜浓度对樱桃萝卜生长和物质累积的有益效应,以樱桃萝卜品种“荷兰可爱多”为试材,从2叶1心期开始,采用浓度为0、6、12、18 mmol/L的NaCl,分别进行连续21 d的叶面喷洒或根部浇淋处理,分析其对植株及各器官生长、干物质和营养物质累积以及叶片光合碳吸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施处理下,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樱桃萝卜植株生长及光合活性等指标均呈现峰值变化趋势,其有益效应最佳浓度集中在12 mmol/L。叶施12 mmol/L NaCl处理下,樱桃萝卜的全株及肉质根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比对照大幅增加了107.2%和112.3%、147.3%和148.6%;而且叶面积、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也显著增加;同时植株生长活性与根系活力也有大幅度提升。而根施12 mmol/L NaCl处理下,全株干质量、全株鲜质量、肉质根鲜质量、叶面积也明显增加。另外,叶施、根施12~18 mmol/L NaCl更有利于植株干物质从叶片向肉质根转移分配。叶施12 mmol/L NaCl促进了肉质根的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的累积;相比之下,根施12 mm...  相似文献   
2.
辣椒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种性状不同的辣椒为试材,分别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显性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辣椒的12个重要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高杂交育种的选择效率,加快新品种选育的进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参试不同辣椒材料之间性状差异显著,变异系数范围在8.49%~37.77%。叶长与叶宽、始花节位、对椒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宽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对椒单果质量与维生素C含量、果肉厚呈显著正相关,与始花节位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横径与果果纵径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肉厚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结果数与对椒单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它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株幅、单株产量、果肉厚、单株结果数,表现出较强的正向遗传优势;对椒单果质量、株高、叶长、果纵径、叶宽、维生素C含量,表现较强的负向遗传优势。主要数量性状对辣椒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叶长单株结果数果肉厚果纵径叶宽果横径。因此,可以根据育种目标对辣椒性状的要求,有目的的筛选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大栏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中青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栏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中青霉菌的种类情况,筛选有益青霉菌用于指导管理生猪健康生长。本研究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和永泰2个基地共采集了106份垫料样品,分离其中的青霉菌。对不同样品中分离到菌株根据菌落形态初步归类后,从不同菌落类群中选出代表性的3个菌株,采用菌落形态与菌体形态特征,结合β-微管蛋白基因(Be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3株青霉菌中2株为橘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m,1株为爪哇正青霉菌Eupenicillium javanicum。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发酵床垫料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福建省福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栏内采集0~50cm垫料层样品,对微生物发酵床不同方位及不同深度垫料进行酶活性研究,测定其蔗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中性与碱性磷酸酶,探讨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50cm的垂直深度,随着深度的加大,酶活性显著下降,为微生物发酵床作用机理及垫料发酵程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嗜热链球菌FJAT-7928、干酪乳杆菌FJAT-7929为菌株,以黄豆为基质,发酵得到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研究其在4℃保存条件下菌落数以及酸度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保存30d内,两菌种混合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的乳酸菌可高达到3.5×109 cfu.mL-1,高于单独发酵的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中的活菌数。混合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的最终酸度为109.0°T,pH值为3.58;FJAT-7929单独发酵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最终酸度为114.0°T,pH值为3.65;FJAT-7928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酸度为60.0°T,pH值4.09。4℃保存3种发酵处理的植物蛋白乳酸菌饮品,30d内乳酸菌活菌数和酸奶的理化性质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6.
饲料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场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饲料微生物发酵床,以200m~2的饲料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为例,猪舍的长20m,宽10m,高4.5m,垫料深度50cm。发酵床饲料垫料管理包括保持垫料一定的湿度(45%)和通气量(经常性翻耕),一般每3d将饲料发酵床表面垫料翻耙1次,猪的日常翻拱也有助于垫料的疏松。饲料发酵床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头小猪(20kg以下),2头中猪(20~50kg),1头大猪(50~100kg)。由于猪粪排泄不均匀,而猪翻拱仅可分散一部分猪粪,发酵床发酵饲料的管理还需人工处理,将集中的猪粪均匀地分散在垫料中。发酵床垫料中的发酵饲料可以提供猪所需饲料的30%,其他70%饲料可以通过添加常规饲料来补充,饲料可以直接撒在发酵床上供猪取食。以200 m~2饲料发酵床养殖实例,30d内,猪的平均初重36.4kg,末重为59.5kg,料肉比达2.7∶1,均匀度良好,无死亡。发病率为5%,主要表现为发烧,精神沉郁,食欲低下,经治疗均康复或自然康复。本试验取得的经验为饲料发酵床的进一步研究、推广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纳米Fe^0与纳米Fe_3O_4。单一与复合体系对溶液中PCB77的降解动力学,以及影响降解效率的不同因素。结果表明,投加纳米Fe^0对PCB77有显著的降解效果,反应240min后PCB77残留率为8.94%;投加纳米Feo同时配以不同比例的纳米Fe_3O_4。能明显影响PCB77的降解速率,纳米Fe^0/Fe_3O_4投加比例为1:0.1、1:0.2和1:1时,PCB77的残留率分别为6.46%、10.23%和38.20%。溶液pH对纳米FFe^0/Fe_3O_4复合体系降解PCB77具有较大的影响,当溶液pH为6.8时,纳米Fe^0/Fe_3O_4复合体系降解PCB77的效果最好。纳米Fe^0/Fe_3O_4复合体系对PCB77的降解是一个还原脱氯的过程,随着PCB77残留率的减小,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大,同时反应体系中氧化还原电位不断降低。研究结果将为环境中残留PCBs提供一种高效去除方法,并为PCBs污染水体和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发酵床大栏养猪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从发酵床的5个区域(A、B、C、D、E)和3个层次(表层、中间层和底层)采集垫料样品,利用Sherlock MIS 4.5系统分析各样品的PLFA。结果表明,15:00、17:00、a15:0等7种PLFA在各样品中均有分布,为完全分布型,而a12:0和17:1 w6分别只在A区和B区分布,为不完全分布型。指示细菌、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细菌(G+)、革兰氏阴性细菌(G-)的PLFA及总PLFA在D区表层分布量最大。在各垫料中,PLFA分布量均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A区各层次的真菌/细菌比值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而G+/G-比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区域(P0.05)。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和层次的垫料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值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表明,当兰氏距离为117.1时,可将各样品聚为两个类群:类群Ⅰ包含A区的垫料,其特征是指示不同微生物的PLFA种类少和含量低;类群Ⅱ包含其他4个区域的垫料。当兰氏距离为23.4时,B区和D区各层次样本聚在同一亚类群中,其PLFA种类多、含量高,而C区和E区各层次样本聚在另一亚类群中,其PLFA含量中等。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基本能将发酵床不同空间垫料样本区分出来,其中A区单独归在一类群,D区和B区归在一类群,C区和E区归在一类群,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综上,发酵床大栏养猪不同空间的微生物种群结构不同,A区微生物种类少、含量低,而B区和D区微生物种类多、含量高。  相似文献   
9.
开展不同林分保健功能的差异研究和综合评价,能为今后森林康养林的构建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2019年秋季(9-11月)森林康养旅游高峰期,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中毛竹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枫香林、杉木林和枫香杉木混交林5种林分,并设置无林地对照组,分析人体舒适度、空气富氧度、负离子保健浓度和植物精气4个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值对不同林分的保健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种林分的人体舒适度均处于Ⅰ级非常舒适水平,其中杉木林最佳(2.70),无林地对照组处于Ⅱ级舒适水平。2)5种林分和无林地对照组的空气富氧度均处于Ⅱ级较高水平,其中枫香杉木混交林的O2浓度最高(21.17%),且5种林分的O2浓度均高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0.95%)。3)5种林分的负离子保健浓度均处于Ⅲ级较适宜水平以上,其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负离子浓度(7 234个·cm-3)约为其他林分的3~5倍,处于Ⅰ级很适宜水平,无林地对照组处于Ⅳ级不适宜水平。4)5种林分的植物精气相对含量均较低(<10%),其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精气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林分。5)根据隶属函数值大小,不同林分的综合保健功能强弱依次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0.75)>枫香杉木混交林(0.61)>杉木林(0.57)>枫香林(0.46)>毛竹林(0.44)>无林地对照组(0.00)。在秋季,5种不同林分的综合保健功能均优于无林地对照组,尤其是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非常适合游客进行森林康养游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适宜的Na+与Cl–浓度均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Na+和Cl–哪个起主导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对其有益作用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拟通过本研究为低浓度氯化钠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培养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在小白菜长到3叶1心时进行叶面喷施处理。以NaCl为基础,设置了[Na+]<[Cl–] (A)、[Na+]=[Cl–] (B)和[Na+]>[Cl–] (C) 3组处理。B组平衡态的3个处理的[Na+]∶[Cl–]的浓度(mmol/L)比为6∶6 (B1)、12∶12 (B2)、18∶18 (B3);A组非平衡态的3个处理为0∶6 (A1)、6∶12 (A2)、12∶18 (A3);C组非平衡态的3个处理的比值是6∶0 (C1)、12∶6 (C2)、18∶12 (C3),以无离子水为对照CK,每日喷施一次,连续处理21天。停止喷施后,取样观测叶片组织结构,测定植株干鲜物质量、叶片光合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  【结果】  无论[Na+]和[Cl–]是平衡还是非平衡状态,喷施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白菜的干鲜物质积累量和叶片光合活性。与CK相比,3个[Na+]、[Cl–]等浓度供给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小白菜植株干、鲜生物量,显著增加了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叶面积尤其是中上位叶面积,促生效果均以B2 处理最佳,植株干、鲜生物量分别比CK增加了35.1%和43.7%,叶面积增加了33.4%。在非平衡状态中,有Cl–无Na+时有利于含水量增加,有Na+无Cl–时有利于干物质累积,且表现出Na+和Cl–均有利于含水量增加,Na+比Cl–更有利于游离氨基酸累积([Na+]>[Cl–]时,增加52.6%),Cl–比Na+更有利于干物质累积和光合速率([Na+]<[Cl–]时,增加17.3%)以及气孔导度([Na+]<[Cl–]时,增加145.3%)增加的现象。2因素主体间效应检验显示,小白菜的植株干鲜物质和营养物质累积、叶面积和比叶重、叶片光合气体交换活性,既受Na+、Cl–单独离子效应的影响,又受Na+与Cl–交互效应的影响。  【结论】  叶面喷施[Na+]与[Cl–]平衡与否都对小白菜的生长、干物质累积、含水量增加和叶片光合活性具有促进效应。但以12 mmol/L NaCl的生长促进效应更优,其主要表现为叶面积的扩展促使植株干物质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