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种草养马历史悠久,但人们对马用饲草的认识和研究还不足,致使现代马业和草业科学发展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影响了两者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现代马业发展趋势及其对饲草的利用特点,综述了草地放牧、青干草、青贮及半干青贮饲草等在现代马业发展中的研究与实践现状,并提出了现代马业发展中草业科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期为保障现代马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拓展我国现代草业科学与技术发展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老芒麦种子人工加速老化条件的筛选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慧芳  毛培胜 《种子》2013,32(7):1-6
以4份不同发芽水平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老化温度(39、41、43℃和45℃)和老化时间(1、2、3、4、5、6、7 d)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筛选确定老芒麦种子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测定的适宜条件,并建立标准化的测定程序。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温度升高,Lot1、Lot2和Lot3样品种子发芽率均下降,且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只有Lot 3在45℃条件下老化后发芽率下降的比例最低;Lot 4样品种子老化后发芽率较低,且45℃处理与其他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随着老化时间延长,Lot 1和Lot 2老芒麦种子老化发芽率不断降低,老化1、2 d处理与其他各处理发芽率间差异显著(p<0.05);Lot 3和Lot 4老芒麦种子老化至第4天后发芽率出现峰值。老化温度与老化时间互作效应与种子发芽率和休眠程度有关,且对老芒麦种子老化发芽率具有极显著(p<0.01)的影响。老芒麦种子人工加速老化处理的适宜条件为温度45℃老化2 d。  相似文献   
3.
种子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活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成败。关于种子老化机理的研究是种子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能量合成和物质代谢的中心,也是活性氧产生的主要位点,且普遍认为,活性氧是导致种子老化的主要因素。种子老化过程中线粒体的典型结构逐渐被破坏,呼吸速率和氧化磷酸化效率降低,抗氧化功能发生改变,因此,本文主要概述种子的老化与线粒体结构、呼吸作用、抗氧化系统变化的关系,并阐述线粒体与细胞程序性死亡关系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种子老化与线粒体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种子老化的线粒体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低温是限制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常见胁迫因子,尤其对种子萌发过程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以22个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标准发芽温度(20℃,即对照)和低温(10℃)两种条件下9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相关指标变化,运用耐冷系数、隶属函数、聚类分析方法对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紫花苜蓿耐低温种质筛选与新品种培育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各品种紫花苜蓿的9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相关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基于综合耐冷系数与隶属函数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22个品种紫花苜蓿划分为4个不同耐低温类型,即强耐低温性、中耐低温性、弱耐低温性和低温敏感性,并筛选出强耐低温性品种为‘赛迪10号’、低温敏感性品种为‘英斯特’,为紫花苜蓿耐低温种质筛选和种植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其耐低温基因挖掘及新种质创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闫慧芳  孙娟 《种子》2021,(12):88-93
为探讨不同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种子的耐贮藏性,筛选出优异藜麦种质,本试验以4份藜麦为材料,采用45℃、75%RH老化法模拟种子贮藏,研究老化处理对藜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老化指数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4份藜麦种子活力水平和耐贮藏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老化处理后4份...  相似文献   
6.
氮素是影响牧草种子产量的关键因素,氮素对于植株分蘖、干物质生产、花序形成、产量组分动态变化等均具有影响.文章主要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概念、构建方法、研究现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牧草种子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非常广泛,占据粮食作物第一位。气候因素严重影响着大田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深入研究大田玉米整个生育期内气象适宜指标和灾害指标,可以充分发挥光、热、水、气象、能源优势,提出气象灾害的防范措施,为玉米生长发育、优质高产提供良好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8.
植物染色体的核型和带型分析对物种基因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的确定、种质资源的保存、进化过程的探索、植物学分类及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植物染色体核型和带型研究的异同点,并从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制片及染色等方面系统综述了牧草核型和带型分析的研究进展.核型和带型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标准化,在种质资源评价、种子劣变生理等方面将成为牧草核型与带型分析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小分子吲哚胺类激素,现有研究已明确其合成途径、分解代谢和生理功能。褪黑素作为信号分子可调节植物昼夜节律、种子萌发、根和花发育,还有利于增强植物对各种逆境胁迫的抵御能力。本文总结了褪黑素调控草类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功能,重点阐述了褪黑素在草类植物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响应中的调控作用,并对其在草类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性功能研究以及在抗逆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利用褪黑素提高草类植物抗逆性、提升牧草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闫慧芳  陶奇波 《草业科学》2023,(11):2956-2967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课程体系是高校通过“课程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牧草与草坪草种子学”是高校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草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应用技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本文围绕课程教育重要性、课程育人目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课程教育体系构建(教学大纲、参考教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教育成效考核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将课程育人元素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考核评价环节,旨在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为社会培养输出具备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熟练、综合素质高、使命担当意识强的复合型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助力草种业振兴和草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