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黑翅土白蚁分布广,危害大,是林业、农业、水利生产的大敌,它危害多种树种及天麻、伏苓等中药材,它还危害房屋、家具、档案、堤、坝等等,故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之说.消灭黑翅土白蚁是保护农林业生产,减少损失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EPS助力电机控制程序有效性的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JN338传感器采集电机转矩及转角信号,使用STM32f103C8微控制器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并将数据通过CAN-BUS传送至计算机进行分析。通过试验验证,该系统工作正常,而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张宇婷  鲁少平  金诚  郭亮 《作物学报》2019,45(3):381-389
甘蓝型油菜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种子含油量一般在35%~50%。油脂主要储存于油菜种子胚中,胚主要由子叶[包括外子叶(OC)和内子叶(IC)和胚轴(EA)]组成。低芥酸油菜品种皖油20号(WY20)种子不同部位的含油量存在显著差异。WY20的胚中, OC含油量最高, EA含油量最低。同时,脂肪酸组成在种子不同部位也存在差异, EA中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及二十碳酸(C20:0)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子叶,特别是C16:0在EA中的比例约为子叶的2倍。而油酸(C18:1)及二十碳烯酸(C20:1)在子叶中的比例均显著高于EA。硬脂酸(C18:0)在OC中含量最低,在IC和EA中无差别。亚麻酸(C18:3)则在OC中含量最高,在IC和EA中无差异。对发育34d种子的IC、OC和EA进行转录组分析,将三个部位中基因表达定量分析的结果两两比较后共发掘出719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OC和IC之间差异表达基因数目较少,子叶和EA间有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子叶和胚轴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光合作用、脂肪酸代谢和叶绿素合成等生物学过程。基因功能注释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中有355个和脂质代谢相关,且多集中在质体中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本研究表明油脂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差异调控是造成油菜种子不同部位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竹荪又名竹参、竹菌、网纱菌等,是一种极名贵的食用菌,国家已把竹荪栽培列为“星火计划”,其栽培技术如下:1 栽培场地 室内栽培最好选择在冬暖、夏凉、通风、温差小的林荫边建菇房。菇房应座北朝南,利于通风换气和冬季提高室温,并可避免西晒。菇房内安装多层式菇架,每个菇架以4层较合适。每层相距50cm,最低层离地30cm,菇架宽70cm左右,长度一般1.5~2.0m,也可根据菇房实际进行设计。每个菇架之间距离60~70cm,南北向排列,利于通风,菇架之间安装照明灯,使光照强度在20Lx以上。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胎衣不下是奶牛常患的产科病。作者根据中兽医药学的理论,研制了中草药制剂“祛衣散”和“祛衣灵”。试验表明:奶牛服用祛衣散后12小时衣排出率为90.4%,而未服药对照奶牛胎衣排出率仅为78.3%,服药处理较对照疗效提高12.1%;服药处理3个情期发情配种有效率为93.2%,受胎率为91.7%,对照3个情期发情配种有效率为880.46%,受胎率为81.40%,服药处理比 分别提高12.74%和10.3%  相似文献   
6.
竹荪室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竹荪室内高产栽培场地准备(菇房的建设要求等),培养基质和菇房及工具的消毒方法,具体的栽培和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7.
金诚 《北方果树》2008,(3):47-48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各行各业提出了一个新的重要课题,那就是如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力减少各种资源的投入,在产业不断发展中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果树生产也不例外,必须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EDTA、EGTA和柠檬酸(CA)3种螯合剂强化下新疆杨对干旱区农田土壤中Pb的吸收和富集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与不投加螯合剂的对照相比,螯合剂的投加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水提态Pb的含量,其活化效果表现为EDTA>EGTA>CA,但螯合剂并未对杨树地上部分生物量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3种螯合剂均显著提高了杨树根中Pb的含量,其增幅达59%~87%,其中以9 mmol· kg-1 EDTA处理下增幅最大;3种螯合剂均未显著提高杨树树干中Pb的含量,但在EDTA的2个投加水平(3、9 mmol· kg-1)作用下,杨树叶中Pb的含量和对照相比则显著增加,其增幅分别为125%和332%.Pb主要积累在杨树根部,3种螯合剂处理下杨树根中Pb的积累量占杨树总Pb积累量的比例由对照的88%增至94%~98%.总体而言,EDTA相比于EGTA和CA,更有助于杨树对土壤中Pb的吸收和积累.  相似文献   
9.
采用GPS定位采样,运用标准方法测定了夏官营镇农田土壤EC、含水率和有机质等特性,并利用ARCGIS 9.2中克里格法对该地区土壤特性进行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土壤EC、含水率平均值分别为236.09μS、14.49%,较2a前相比,有机质含量上升0.46%。土壤含水率、EC和有机质含量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5、0.510。此外,农田土壤特性受到田地海拔高度的影响,表现出较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观赏李资源-紫叶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叶李作为绿化、观赏资源在欧洲及北美洲栽植面积较大。近年来我国在园林绿化等方面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相关的科学研究也在深入开展,其开发前景倍受关注。为方便科研及生产单位进一步了解紫叶李的主要特征及特性,笔者查阅了相关的信息、资料,就紫叶李起源及历史、主要观赏器官、栽培技术要点及主要品种等方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