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皂苷是大豆中的一种生理活性成分,是由各种单体结构组成的。该文利用人参皂苷的薄层色谱展开剂进行改进,得到了适合大豆皂苷薄层色谱检测的展开剂配比,且各个单体分离效果比较好。具体配比是: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30/40/20/10,取下层液体,点样量也为2μL,展距为10cm,之后喷以10%的H2SO4-乙醇溶液显色,在365nm下观测。  相似文献   
2.
九谷16号(9806-1)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品质优良,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于2010年12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合吉林省东部、辽宁省西部和黑龙江省第1积温带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吉林市谷子产业体系现状和发展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市具有适宜发展优质谷子产业的地域优势、资源条件和气候条件,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小米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谷子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逐步从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向"企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方向发展。今后应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集成水平;加快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提升产业发展后劲;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谷子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九谷15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以9303-3为母本,九谷8为父本人工杂交后,结合穿梭育种、多点异地鉴定、品质分析等育种手段,经多年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2009至2010年在吉林省长春地区、永吉县、舒兰、白城地区等地进行了示范推广,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5 000 kg/hm2以上,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5.
九谷14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品质优良,稳产、丰产性好,活秆成熟,抗逆性较好,人工接种鉴定抗谷子白发病(6.3R),抗谷瘟病(3R),中抗谷子黑穗病(21.6MR)。于2008年1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合吉林省东部、辽宁省西部和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蔬菜混植是促进互利作用和防虫防病的基本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混植是促进互利作用和防虫防病的基本措施李凤英,郑士梅(吉林市农业科学院)近年来,日本_井原在推行有机栽培制过程中发现,有些蔬菜在进行混植搭配时,不仅能发挥出良好互利作用或利他效应,而且还显示出有防虫除病的特殊功能。因此,他断言"蔬菜栽培的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利用甜高粱秸秆加工乙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地分析了种植甜高粱和利用甜高粱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所具有的高效益、低成本的优势。阐述了国内外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趋势。并对甜高粱秸秆生产燃料乙醇产业提出合理的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8.
九甜杂3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甜高粱新品种。该杂交种生物产量高、茎秆含糖高,于2013年1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3012)。该品种适合吉林省中西部晚熟区域种植,可作生物能源的原料和青贮饲料,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研究7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在育性、孕性和一般配合力等方面的差异,为新胞质在高粱育种和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7个不同胞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之间不育特征明显不同,不育程度A1C02、A5C20、A6C21最为彻底,其次是A2C12。育性恢复按A1C02、A6C02、A5C20、A2C12、A4C17、9EC18、A3C14愈来愈难恢复。一般配合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6C21、A1C02、A2C12、9EC18、A3C14、A4C17、A5C20。研究认为:除A1C02、A2C12胞质系统可广泛应用外,A5C20、A6C21同样可以应用于育种和生产,且恢复源容易找到,应用前景广阔。A3C14、A4C17、9EC18皆因花药饱满,不育机理尚不清楚,恢复源难找,近期内直接利用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区,包括DNA结合区、转录调控区、核定位信号区和寡聚化位点,并就转录因子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做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