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大麦幼胚培养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妙葆  张毓芳 《作物学报》1991,17(3):171-177
从5个普通大麦品种的幼胚培养中均得到体细胞再分化植株。对214棵再生植株进行了细胞学检查,发现四倍体5株,占总数的2.3%;相互易位杂合体1株,占总数的0.46%。四倍体植株虽然得到少数大而瘪的种子,但它们次年没有发芽;易位杂合体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构型为5Ⅱ+1Ⅳ,属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简单易位。其余所有二倍体植株的细胞  相似文献   
2.
以二棱大麦品种间杂交种F_1(2n=2x=14)为母本,以苏联球茎大麦(2n=4x=28)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授粉一天后。在母本柱头滴赤霉酸(GA_3),并结合离体培养杂种幼胚,获得较多二棱大麦与球茎大麦的种间杂种,根据杂种植株形态和染色体组成,可分成三种类型,其中只有约5%的植株的染色体加倍成功,为大麦型(2n=14);其余95%植株的形态表现为偏大麦型与偏球茎型的两种中间型,且均为具球茎的多年生习性;其染色体数在15—21之间:目交不育,用父母本回交亦未结实。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影响同源四倍体大麦花药培养的几个因素,并分析了花粉植株的变异表现,结果表明:(1)同源四倍体大麦的花药反应率比原二倍体亲本低,绿苗率却显著高于原二倍体,最高达16.07株绿苗/100株接种花药,128株绿苗/100枚反应花药;(2)同源四倍体大麦花药培养可得到广泛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可为大麦育种和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较为丰富的基石材料,特别是四倍体经花药培养变为二倍体后,其蛋白含量并不随着染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大麦黄花叶病(BYMV)抗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1)利用标志基因定位,(2)酯酶同工酶基因位点与抗BYMV基因的关系;(3)应用三体分析进行抗BYMV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最后,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提出了基因定位将碰到的问题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大麦体细胞变异株易位杂合体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1.以三个不同的球茎大麦(4x)为父本,分别与二棱大麦各品种(2x)配制了5个杂交组合。杂交后8—12天内,杂种幼胚细胞和胚乳核中,除2n=21和3n=28外,部分细胞中出现染色体消失。在杂种F_1的花粉母细胞中有33~41%的细胞具有21条染色体,不发生消失(杂种大20、大22除外);约占60%的细胞有数目不等的染色体已经消失。其中(浙农3号大麦×加拿大球茎大麦)F_1中有1/3细胞消失了7条染色体,而用苏联的和匈牙利的球茎大麦配制的杂种F_1内一般只消失1—4条。认为在三倍体杂种内主要是普通大麦染色体发生消失。对消失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和讨论。 2.用球茎大麦(4x)作母本与大麦(4x)杂交,不需幼胚培养,可得到大麦的双单倍体,表明杂种内的球茎大麦染色体已消失。但发现部分细胞中有16—17条染色体,可能除14条大麦染色体外,还有2—3条球茎大麦染色体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7.
大麦品种对BYMV的抗性与过氧化物酶、酯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4个不同生育期的叶片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呈两峰两谷现象。感病品种早期叶片过氧化物酶活力大于抗病品种,感病严重度与酶活力呈正相关。三叶期叶片同工酶电泳表明,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在快带区比感病品种多1条酶带,酯酶同工酶在慢带区多1条酶带,这些酶带可作为抗性品种的特异性生化指标。分蘗期叶片过氧化物酶中有1条酶带与抗性有关。拔节期叶片有3条酯酶同工酶带、根材料中有2条分别与感病性有关。本文初步探讨了同工酶与抗病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扼要地阐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着重介绍了该项技术在大麦研究上的应用和进展,其中包括:(1)大麦α—淀粉酶多基因族的RFLP分析;(2)RFLP标志在大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3)RFLP技术与大麦籽粒醇溶蛋白的研究;(4)构建大麦RFLP连锁图。  相似文献   
9.
现代遗传学和育种学的研究证实,许多复杂的生命现象若不考虑细胞质自我复制就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然而细胞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分裂到子细胞中去的不均等性,给细胞质遗传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我们知道,细胞质是细胞中变化比较多样的成分,其反应规范远较细胞核宽广。细胞核的反应规范狭窄,不同核组成的反应规范重迭的机会少。核的组成改变时,细胞内反应也显著改变,极容易被察知。所以自孟德尔遗传学原则确立之后,细胞核对发育和分化的影响被捧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毫不奇怪的。细胞质的反应规范宽,重迭的机会多,两个不同但反应规范有重迭现象的细胞质与同一种核的组合,可能产生相同的遗传性;另一方面,因细胞质的反应规范宽,一种细胞质可以适应多种核的变异。所以,只有在细胞质的反应规范无重  相似文献   
10.
染色体分带技术是一种能显示染色体结构分化的实验技术,又称“染色体解剖学”技术.植物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远比动物杂色体分带落后,但至今也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大麦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起步比其他植物更慢,到七十年代才开始.一、大麦染色体分带类型大麦染色体分带就类型而言,包括冷诱导带、荧光分带和Giemsa分带,Giemsa分带中又包括C带、N带和G带.大麦染色体冷诱导带是1973年Mckenzeis等将大麦很尖在低温(3℃左右)处理48小时后,按常规方法固定压片得到的。一般认为导致产生冷诱导带的原因是DNA在低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