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68份附子株系为研究对象,对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子根数之间达到了显著水平;株高除与茎粗及叶柄长不相关外,与其他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花枝数几乎与所有地上部分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平均根长、子根数、最大子根质量、子根质量极差均与单株产量有正相关关系。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子根质量极差、最小子根质量、子根数、株高、叶长、茎粗、平均根粗、鲜叶数、平均根长、叶柄长、花枝数、总叶数、叶宽、花穗长、叶柄宽、最大子根质量。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关联系数在0.950 0及其以上的株系有40个,涵盖了所研究株系的大多数;公顷产量在22.5 t以上的有11个株系。研究结果可为附子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是现代农业的有效实现形式,既可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还能大幅度增产增收,是发展低碳农业的新亮点。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优势、在内蒙古的推广现状及经验,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检测和治理措施,采用大田土壤淋溶试验,分析了河套灌区农田在保水材料处理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累积量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保水材料处理玉米苗期土壤NO_3~--N累积量平均提高20.49%,收获期平均降低13.98%;苗期土壤NH_4~+-N累积量平均提高35.21%,收获期平均降低28.93%。保水材料有效地抑制了氮素的淋溶损失,提高了氮素利用率,同时保证了玉米生育后期有效氮的供应,避免短时间内氮素的大量累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肥面源污染,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全膜垄作对旱作马铃薯土壤含水率、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明确全膜垄作对黄土高原旱作马铃薯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设全膜双垄垄上播(A1)、全膜单垄垄上播(A2)、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A3)和露地常耕平作(CK)4种方式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含水率、土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垄作均能提高各生育阶段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特别是对0~20 cm土层影响最为显著,在马铃薯需水关键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A1、A2、A3处理较CK分别提高了27.93%、19.23%、34.93%和25.12%、26.94%、57.00%;全膜垄作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0~60 cm土层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以0~10 cm土层酶活性最高,随马铃薯生育期推进,土壤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块茎膨大期达到最大;同时,全膜垄作均能增加马铃薯产量,由高到低次序为A3处理A1处理A2处理CK,其中A3处理比A1处理增加5.53%,比A2处理增加14.23%;A1、A2、A3处理的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75.77%、66.56%、53.88%;与CK相比,全膜垄作不仅提高了马铃薯产量,而且降低马铃薯烂薯率和青薯率,其中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A3)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节水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聚丙烯酰胺(PAM)施用后对燕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的影响,在长城沿线旱作丘陵区,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PAM施用一年(M1)、PAM连续施用二年(M2)、PAM连续施用三年(M3)、PAM连续施用四年(M4)、PAM连续施用五年(M5),通过大田试验,研究PAM施用不同年限对燕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保水、燕麦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PAM提高了燕麦田不同生育阶段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促进了燕麦生物量的积累,降低了燕麦总耗水量,提高了燕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中,M4和M5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及贮水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而总耗水量最低,差异均显著(P0.05);M1、M2处理的多数被测指标与CK无显著差异。苗期0~10cm、拔节期10~20cm、抽穗期20~40cm、灌浆期0~10cm、成熟期10~20cm和4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各生育阶段,除播种-苗期及抽穗-灌浆期外,M5处理耗水量均显著低于M4处理。M4处理的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35.67%和3.67kg·hm~(-2)·mm~(-1)。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燕麦旱作地区应连续4年施用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6.
<正> 北京市房山县浦洼乡饲养的绒山羊胃肠道线虫的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感染的虫种多,严重影响绒山羊的生长发育和绒的产量和质量。秋末、冬季和早春时节,气候骤变,常有发生死亡的,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山区发展绒山羊,寄生虫确实是一很大的威胁。本试验选用了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甲苯咪唑(Mebendazole),噻苯哒唑(Thiabendazole)和氟苯哒唑(Flubendazole)四种苯并咪唑类药物进行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又称贫血因子病、蓝翅病、贫血性真皮炎、出血综合症等,是鸡的一种免疫抑制病。该病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器官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泛血细胞减少为特征。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发病。本病存在于所有主要养禽业国家,1979年由Yuasa等首次于日本报道,中国于1992年首次分离到该病病毒。随后周文平等在河南、山东、江苏、辽宁、吉林等地的鸡群中也陆续分离到CIAV。此病通过垂直与水平传播引起临床与亚临床感染,使鸡只对马立克病毒(MDV)、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毒(REV)、法氏囊病毒(IBDV)、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8.
周金仙 《种子》2007,26(1):71-73
阐述了烟草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性,全面分析了烟草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系统概括了烟草品种科学防杂保纯的对策,对做好烟草种子工作,克服品种混杂退化,提高烟叶生产经济效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鸡马立克氏病Ⅰ型活疫苗BJM939传代试验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张健伟杨彦明周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00081)为了控制鸡的马立克氏病(MD),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3种血清型都被制成了疫苗。尽管无毒力的血清Ⅲ型病毒即火鸡疱疹病毒(HV...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保山潞江坝对香料烟不同灌水次数和施氮水平对烟叶品质和有关经济指标影响的试验表明,以烟苗移栽后25d第1次灌水,移栽50d后第2次灌水,施纯氮60kg/hm2的处理烟叶品质和综合经济指标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