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玉米不同品种产量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华农887、极峰2号、先玉335、先玉1266、MC812等5个不同抗旱性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吐丝散粉后对试验组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在灌浆期干旱条件下,5个玉米杂交种的穗行数、秃尖长变化不大,但行粒数、百粒质量受干旱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玉米的POD活性、SOD活性、MDA含量提高,其中耐旱性好的玉米品种的POD活性、SOD活性变化幅度大于耐旱性中等和耐旱性差的玉米品种,耐旱性差的玉米品种的MDA含量变化幅度大于较为耐旱品种。该结果为玉米抗旱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抗旱性品种的鉴定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也逐步推广应用,加大玉米全程机械化实施力度,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益有巨大的潜力。为掌握承德市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发展状况,笔者对承德市玉米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旨在探索承德山区玉米机械化发展新途径,为提高承德市玉米机械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承单813是承德市农林科学院育成的中晚熟玉米新品种,2017年通过河北省春播中熟组审定(冀审玉20170100号),2018年通过国家东北中熟区审定(国审玉20180207号),2020年通过国家西北春玉米区审定(国审玉20200017号)。为明确玉米品种承单813的优势推广区域,以河北省春玉米组、国家东北中熟春玉米组、国家西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汇总数据及多年多点的推广示范数据为材料,采用不同分析方法对玉米品种承单813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审玉米品种承单813是一个适应性广、丰产性较好、稳定性突出的中晚熟玉米品种。适合在玉米高产种植水平区域优势明显的东华北春玉米区和西北春玉米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潮河流域春玉米施肥现状,以实地调研方法调查滦平境内春玉米肥料施用情况,分析得出滦平县春玉米施肥存在肥料种类单一、利用率低、施肥方法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滦平县及周边地区肥料科学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指导,为春玉米肥料减施增效提供依据,促进玉米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加强承德市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有助于承德市玉米种植业健康蓬勃的发展,并有助于广大农户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基于此,就承德地区春玉米各个生育时期主要病虫害种类进行概述,并对病虫害有关防治技术进行梳理分析,以便玉米种植工作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鉴定评价东华北地区新育成玉米品种(杂交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为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世代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变化规律及杂种优势表现,确定最佳配合力测定时期,可以为玉米早代选择和缩短育种进程提供理论参考。将2个群体早中晚3个不同世代18个选系(每个世代3个选系)和4个测验种(每个群体2个测验种),按NCII试验设计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各世代抽丝期、株高、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及产量配合力变化规律和杂种优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世代的增加,不同世代配合力间变幅逐渐减小,趋于稳定,S1~S3世代是自交系严重分离,S3~S5自交系从分离走向稳定,S3是配合力测定的最佳时期,应该结合自交系自身表现进行选系,进一步增加选系的准确性。S3与S5世代间超标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育种过程中可以通过S3世代组合的杂种优势预测S5世代组合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新疆杂草黑麦光合特性,筛选出高光效优异种质资源,对15个新疆杂草黑麦居群在开花期进行了光合参数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杂草黑麦居群间光合性状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将5个光合性状简化为2个综合指标,分别反映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可反映全部信息的88.67%。通过聚类分析将15个居群分为3大类,其中第Ⅲ大类的居群材料89R6、89R30、89R33、89R59、89R66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均较高,其产量相关性状也表现较好,可作为麦类作物高光效种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